目前, OLED 在与 TFT-LCD 等面板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主要归于 OLED 自身的三大难题:一是生产成本、二是产品使用寿命、三是大屏幕化。 OLED 要想在面板产业突围崛起,急需突破跨越以上三大难题。
对于生产成本偏高的问题,主要还是因有关厂商的生产批量较小,导致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导致单位生产成本较高。其实, OLED 面板所需材料配件与生产流程远比 LCD 简单,只要市场认可后达到规模量产,其成本自然会大大下降。目前,三星 SDI 提出利用印刷等制作技术,希望实现柔性化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手机和 MP3 等便携应用产品而言,目前 OLED 面板 1 万小时以下的使用寿命已基本够用。但对于显示器、电视等大尺寸面板,较长的使用寿命仍是市场进军的一项急于突破的挑战。对此,日本 Seiko Epson (精工爱普生)满怀信心表示,至 2010 年 40 英寸 W-XGA 的 OLED 面板使用寿命至少能达到 3 万小时。
OLED 要想抢占平板显示市场份额,必须切入使用量最大的大尺寸面板领域,如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显示屏幕,可以说,面板尺寸大型化是 OLED 应用领域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众多厂商选择使用 TFT-LCD 面板的 LTPS-TFT 作为 OLED 基板,良品率一般仅有 40 %之低。此外,目前只有第 1 ~ 3.5 代的蒸镀机台供应,大尺寸 OLED 制造所需的 4 代以上机台还无供应。因此,实现大屏幕 OLED 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以及较高的良品率,是 OLED 欲与 LCD 在面板产业分庭抗礼前必须突破跨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