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论文中采用一不吸光的透明黏接层来黏接一具吸光GaAs基板的AlGaInPLED与一透明基板Sapphire,接着将吸光的GaAs基板除去,来形成一具透明基板的AlGaInPLED,由于所使用的胶质黏着技术是在低温下进行,不至破坏原LED磊晶结构而影响其特性,同时所使用的透明基板Sapphire具备相当好的穿透性,因此大幅提升LED的发光效率。我们所做成的GBAlGaInPLED比传统GaAs吸光基板AlGaInPLED发光效率提升将近2倍,在20mA的操作电流下可达40lm/w的发光效率,操作电压在2.1V左右。同时在70mA与850C1000h连续操作下,其输出光强度与操作电压的变化率也都维持相当稳定的。
(AlXGa1-X)0.5In0.5P四元素化合物是一种晶格常数匹配于GaAs基板,并且有一直接能隙从1.8eV(X=0)至2.3eV(X=0.7),相当于从红光到黄绿光的发光波长范围,特别在短波长590nm与630nm上,AlGaInP四元素所形成的多层量子井层(MultipleQuantumWell,MQW)LED,已俨然成为户外看板,交通号志灯、车用煞车灯等用途上取代白炽灯泡的唯一选择。
在一般AlGaInP四元素LED上,由于磊晶成长所用的GaAs基板能隙比活性层产生的光子能隙小,因而使往下入射至GaAs的光子将会被吸收掉,而使得发高效率大打折扣。为了避免基板的吸光,传统上有一些文献揭示出一种利用加入一层分散布拉格反射(Dist-ributedBraggReflector;DBR)于GaAs基板上,藉以反射入射向GaAs基板的光,并减少GaAs基板吸收,然而由于DBR反射层只对于较接近垂直入射于GaAs基板的光能有效的反射,因此效果并不大。
Kish等人发表于【Appl.PhysLett.Vol.64,No.21,2839,(1994)之文献,名称为「Veryhigh-efficiencysemiconductorwafer-bondedtransparent-substrate(AlxGal-x)0.5In0.5P/GaP」】教示一种黏接晶圆(Waferbonding)之透明式基板(Transparent-Substrate;TS)(AlxGal-x)0.5In0.5P/GaP发光二极管。这种TSAlGaInPLED系利用气相磊晶法(VPE)而形成厚度相当厚(约50um)之P型磷化镓(GaP)窗户(Window)层,然后再以习知之化学蚀刻法选择性地移除N型砷化镓(GaAs)基板。随后将此曝露出之N型(AlxGa1-x)0.5In0.5P下包覆层黏接至厚度约为8-10mil之n型磷化锭基板上。由于此晶圆黏接(Waferbonding)是将二种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直接在一起,因此要在较高温度加热加压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就发光亮度而言,这种方式所获得之TSAlGaInPLED比传统的吸收式基板(AbsorbingSubstrate;AS)AlGaInPLED大两倍以上。然而,这种TSAlGaInPLED的缺点就是制造过程太过繁杂。因此,无法获得高生产良率且难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种传统技术,例如Horng等人发表于【Appl.Phys.Lett.Vol.75,No.20,3054(1999)文献,名称为「AlGaInPlight-emittingdiodeswithmirrorsubstratesfabricatedbywaferbonding」】。Horng等人教示一种利用芯片融合技术以形成镜面基板(Mirror-Substrate;MS)磷化铝镓铟/金属/二氧化硅/硅LED。其使用AuBe/Au作为黏着材料藉以接合硅基板与LED磊晶层。然而,在20mA操作电流下,这种MSAlGaInPLED之发光强度仅约为90mcd,仍然比TSAlGaInPLED之发光强度少至少百分之四十,所以其发光强度无法令人满意。
本论文中使用一胶质透明黏接层如旋涂式玻璃(Spinonglass,SOG)将发光二极管磊晶层与透明基板Sapphire结合,然后再将原LED结构上GaAs基板移除至一蚀刻终止层,并于其上形一n型欧姆接触电极,同时部份蚀刻至P型电流分布层而形成另一P型欧姆电极,整个LED组件的P与n电极是位属同一方向,如图一所示。使用此胶质透明黏接层的黏着方式,可容许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芯片黏结,不仅可以减少V族元素在黏结过程挥发,也可防止LED结构中所渗杂的载子浓度分布产生变化而影响LED的发光强度与寿命。另外所使用的透Sapphire基板没有吸光的问题,也就是AlGaInP从红光至黄绿光都能有效穿透出Sapphire基板,因此LED的发光效率自然可以大幅提升。
本文中LED结构是使用德国Aixtron公司所制型号AIX2600G3有机金属气相磊晶法(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PhaseDeposition,MOCVD)所磊晶而成。其结构包括在一n型GaAs基板上,成长-2000A0GaAs缓冲层,然后成长-500A0厚GaInP蚀刻终止层,接下来为1um厚n型AlInP下局限(LowCladding)层,再一总厚度0.7um(Al0.7Ga0.3)0.5In0.5P/(AlXGa1-X)0.5In0.5PMQW发光层,其中X=0至0.45决定不同的发光波长,再一0.7um厚的P型AlInP上局限(UpperCladding)层,最后为一P型GaP电流分布(CurrentSpreading)层。另一边使用透明基板Sapphire上面布上SOG透明黏胶,黏着的过程是在3000C左右的高温加压加热30min完成。接着以化学腐蚀液5H3PO4:3H2O2:3H2O腐蚀,将吸光的n型GaAs基板除去,而停止于GaInP蚀刻终止层,其GaInP蚀刻终止层的载子浓度大于3E18cm-3,因此使得n型欧姆接触金属容易形成一低阻值的接触电触,接着再以RIE方式将N型局限层与MQW发光层及P型局限层除去,并曝露出P型GaP电流分布层,此电流分布层载子浓度大于3E18cm-3,使得P型欧姆接触金属容易形成一低阻值的接触电阻,最后完成整个制程再将Sapphire基板研磨至90um厚,使用划线(Scribe)与断裂(Break)方式形成一LED晶粒。如图二所示为一300umX300um的LEDChip发光图片与其包装其Lamp所量到的发光光形,可以发现的是整个发光光子透过Sapphire而散出,整个LED上下区域皆均匀的发亮,并且所包装成LEDLamp产生的光型相当集中于轴上方向,形成一相当饱满的光形,这主要是因为Sapphire的折射指数约1.7与空气折射指数1相当接近,因而使全反射角变小,致使光子较少从两侧散出而集中于轴上方向,另外,也由于所形成的P与N电极在LED晶粒两侧,这也让LED产生的轴上光没有被电极所挡住,因而使其方向所产生的光特别强。
图三(a)所示为波长λd=622nmGBAlGaInP红光LEDLamp与传统吸光型GaAs基板LEDLamp的输出光强度一输出电流(L-I),输出电压一输出电流(I-V)的比较,可以发现GBLED其输出光强度为传统Astype的二倍,在20mA操作下,相当于40lm/w的发光效率,而其I-V曲线在20mA下操作电压为2.1V,100mA下操作电压为2.8V,这表示整个GBLED的阻值并无太大的增加。图三(b)为波长λd=590nmGBAlGaInP黄光LED与HPTStype黄光LEDL-I与I-V曲线的比较,我们也发现GBtypeAlGaInPLED在发光效率上与HPTStypeLED已不相上下,而且整个GBLED的电阻值比TSLED来的低。图四为其在-300C,250C,850C的操作环境下分别注入70mA,70mA与45mA下其光强度与操作电压连续1000h运作下的变化率,可以发现输出光强度维持相当稳定,并且操作电压也无随时间而变动,这可能是因为90um厚度的Sapphire虽然其导热系数为35~40W/m-K,但整体效应比Astype的GaAs基板厚约150um,导热系数46W/m-K具有较高的导热能力,因而使其可靠度测试结果相当稳定。
此外,GB型AlGaInPLED除了目前亮度与寿命都比AstypeLED大幅提升外,未来更可使用覆晶式(FlipChip)封装,如此一来不仅亮度可在提升50%以上,而且导热能力更强更适合在高电流、高功率的应用,我们相信,GB型AlGaInPLED在往后的全彩与许多的户外显示看板,车灯等用途上,将扮演一举足轻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