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变数的2005令人非常期待。新年伊始,IT厂商和咨询机构都纷纷开始了新一轮的预测和展望,究竟哪些技术、产品和应用会成为2005年的热点、潮流和趋势?哪些创新又因天时地利和条件成熟而成为市场的赢家?谁又将在这场赌局中抓到制胜的筹码?作为媒体,我们希望可以准确捕捉技术的焦点,与业界分享我们对产业的判断与预测。也许我们的这些揣测不一定会成为2005年最为热门的“眼球”,但“落入”我们眼中的技术和应用,都是在产业某些领域有着特别的意味,它们对产业的影响或许是今天或许是明天将会届时爆发出非常能量。
安全
安全是IT产业胸口永远的痛,只要网络存在,安全问题就永远不会消失。有机构预测,未来十年内,互联网络将会遭遇一次毁灭性的攻击。并不是危言耸听,网络的隐患随时、随地、任何设备都会存在,使得几乎所有的IT厂商都加入到这个安全的阵营。2005年,安全将同样成为最热需的市场,而这场关于猫捉老鼠的斗争没有完结篇。
身份认证管理技术和网络智能安全技术、防病毒技术将在2005年愈加完善。
而2004年底出现的反间谍软件技术将会成为市场的新宠。一项企业调查表明,目前间谍软件的危害性排在第四位,67%的电脑含有间谍软件。面对肆虐的间谍软件,反间谍软件适时而生,间谍软件的泛滥促使客户选用更全面的反间谍软件产品,最终,反间谍软件技术将被集成到现有的安全产品中。客户端方案将在反间谍软件产品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安全套件、基于服务器的网关等重要功能的反间谍软件技术也将迅速成为反病毒产品。2004年,微软收购了两家反间谍的软件厂商,2005年元月推出反间谍软件,这似乎是一个信号:微软都已经闻到了这个市场的“腥”味了,其他的厂商没有理由不吃一口。
无线射频技术
各种消息听起来,仿佛RFID的时代已经来临:沃尔玛宣布,2005年1月开始,某些销售中心要求供应商商品必须使用RFID技术;美国国防部同样也公布了其采购产品应该使用的RFID规范要求。但还是要给RFID大泼冷水,2005年,RFID不会大面积应用,而技术却会突飞猛进地发展,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将推出,更多的厂商将积极投入这个技术领域。但是,RFID也还有大堆问题亟待解决,包括RFID标签不可靠,中间件没有经过验证,投资收益无法预见等等,而更为关键的是成本,相对条码标签RFID标签的价格高很多。同时RFID数据非常容易受到攻击,RFID芯片以及芯片在读或写数据的过程中都很容易被黑客所利用。RFID在当初的设计中是完全开放的,这是出现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2005年,RFID市场竞争将从技术转移到标准和系统实施。众所周知,标准之争也就是利益之争,掌握了标准就等于掌握了产业发展的先机。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所采用的RFID技术大多是专有技术,所使用的频率、编码、存储规则以及数据格式等都不尽相同。阅读器和标签不能通用,企业与企业之间就无法顺利进行数据交换与协同工作,从而RFID大规模应用确实还未到来。
双内核处理器
内“芯”的架构性转向是从IBM和Sun开始的,或许是他们较于Intel和AMD的产业制造有成本劣势,使得他们早于去年或者更早就开始了双内核处理器的行动。但只有当英特尔、AMD也开始宣布自己的双核计划,人们才觉得双核处理器大面积普及的时代于2005年开启。
在2005年的第三季度,Intel计划推出代号为Smithfield的双核处理器X20、X30、X40,移动平台的Yonah也将随后推出。AMD的双内核Opteron预计也将在2005年中上市,更晚一些时间面向桌面计算的双内核AthlonXP也将面市。
看起来,由于Intel和AMD产业影响力,2005年双内核如期火红已板上钉钉,但是双核处理器的出现将会要求软件编写也具备多线程并行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各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对习惯单线程编写的开发人员来说,需要时间适应,初期的软件开发成本也会很高。
而按照以往的惯例,Intel的芯片上市期总是一拖再拖,而这一次它能否如期而至也还一样充满变数。有预测说双内核技术在服务器上使用后将在2005年底首先被移植到笔记本上,然后是台式机。预计到2006年底,市场销售的电脑中,将有近20%以上的台式机和5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为双内核。
64位桌面计算
64位计算2005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64位即将步入桌面。
作为PC操作系统的霸主,微软在64位操作系统方面的动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64位桌面计算的发展进度。原计划于2004年底推出的64位Windows XP,将与2005年上半年发布。目前这个操作系统已经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看样子,已推出64位桌面芯片的AMD和早早就做出64位桌面笔记本的浪潮终于盼到了曙光来临。
有了64位的芯片、64位的操作系统、64位的桌面产品,64位桌面市场能否于2005年如期点热?一般商业、行业桌面平台上,32位的桌面系统就能满足,大家也许还记得当年Windows95/98/2000的漫长32位化过程,长达5年的时间,才从16位演进入32位,今年的64位是否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千树万树开于桌面?实在不好断言,因为2005年64位桌面的需求主要在游戏平台、网吧市场,而这个市场目前还不是桌面的主流用户。所以64位进入桌面也许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无线技术
2005年,无线技术,注定是波澜壮阔的一年,而尤为让人关注的是各种无线技术的标准。
3G是2005年理所当然的明星,3G的部署将会产生一个天文数字般的产业机会。在3G的发展中,亚洲的韩国和日本,以及西欧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也成为目前市场上3G用户最多的地区。2005年年初,美国的一些运营商开始部署3G网络,其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最让全球关注的还将是2005年的中国,将揭开那张让人揣测了很久3G标准的面纱,标准、牌照和爆炸的产业机会,让2005中国无法平静。
而关于无线技术标准,2005年802.11n标准最值得期待,它横跨MAC与PHY两层的标准。WAPI有望在2005年得到执行,但到时候所执行的可能不叫WAPI,最终实施的标准,将会是一个与国际标准相兼容的、包含了中国WAPI国家标准部分内容的标准,原先拟订的WAPI标准的部分内容将被接纳。
PC的人本主义
2005年,IT将更加“柔情似水”,IT将进一步人性化,尤其是在与个人用户直接接触的所有设备的设计上,全面人性化设计将渐成主流。主要体现在各种设备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方便易用并越来越具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美观时尚的外形工艺设计等等。
针对PC和其他数字产品的人机界面,正向以功能性为基础、环境性为前提、情感性为重心的设计目标靠拢。在多通道用户界面的概念指导下,PC等数字产品将突破传统的键盘、鼠标和手写等输入方式,逐渐实现自然语言接口、人机协同工作、眼动跟踪、姿势识别、三维输入、表情识别和听觉界面等等。目前业界已有形形色色的原型产品,甚至有的已进入初步应用阶段。
数字产品的外形工艺设计,尤其在个人和家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得以普遍体现,并在产品的整个价值构成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
从家用台式PC、消费型笔记本电脑整机到LCD显示器、移动存储等部件再到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等娱乐设备,在工艺设计的创新上人们拥有更大的想像和发展空间。
开放源代码
开放源代码的风潮将在2005年愈演愈烈。
应该说,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是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来的。到目前,全球软件行业最重量级的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开放源代码项目。IBM投入巨资推广Linux;BEA则在去年推出了“蜂巢计划”,将其WebLogic Workshop作为开放源代码贡献出来,为用户提供Java开发环境;CA也去年公开了其Ingres数据库源代码,并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持;Novell则收购了主流开放源代码厂商之一SuSE,并改写了自己原有的产品,使它们能在Linux平台运行;甲骨文则继续鼓励用户使用免费的技术来创建应用程序,包括Linux、PHP等;Sun公司宣布将开放Solaris10源代码,并表示会继而延伸到Java领域。
2005年,将有更多的公司加入到开放源代码的阵营。合理地利用开放源代码软件不仅将降低IT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而且也让企业IT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开放将使用户获得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