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地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但依旧阻挡不住南昌高新区快速发展的步伐。去年,该区突破重重困难,经济走势逆势上扬,主要经济指标一举跨越“四个整数大关”: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5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514亿元、517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工业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大关,在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继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利税总额7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6.79亿元,出口创汇3.9亿美元,稳居全省工业园区龙头地位,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骨干企业成发展强力引擎
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南昌高新区拥有泰豪集团、泓泰集团、特康科技、方大新材料等一批较强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或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或形成了独到的技术优势,或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高新区管委会强有力的调度下,它们凭借企业自身的强大实力积极应对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最终稳住了局面,逆势增长。
泓泰集团、方大新材料是国内新型建材的龙头企业,在危机中,它们采取稳定牢固守住国内市场,规避欧美市场,积极开拓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的措施,继续保持了企业高速增长。去年,这两家企业分别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7.5亿元,同比增长42.0%、73.2%。日月明实业、特康科技是两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企业,它们利用技术优势扩大了市场份额,分别实现生产总值2亿元、2.1亿元,同比增长131.1%、39.3%。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挟中国总部迁至高新区的势头,生产销售再创新高,全年产值达5.5亿元,增长50.5%。全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泰豪科技去年产值净增5亿元,达22亿元,增长24.9%。
南昌高新区目前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20多家,上市公司占全省三分之二。正是这批实力强大龙头骨干企业的云集,使南昌高新区拥有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园区经济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依旧保持坚挺。
新竣工项目成新增长极
对南昌高新区而言,去年不仅是一个“项目建设年”,更是一个“竣工投产年”。去年,该区续建、新建项目58项,总投资超过167.5亿元,其中投资过亿的项目有22项,在全市被认定的38个“3010”工程项目中,高新区就有11个,列全市之首。新竣工投产的重大项目有12个,投资额达43.5亿元,投产达标后年收入114.4亿元,年利税20亿元。在这些新投产企业中,纳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企业有10家,头年产值过亿的便有8家,实现新增产值20多亿元,均列全市第一。
重大项目的开花结果不仅大大增强了南昌高新区在危机中的抗风险能力,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更催动了园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升级。在南昌高新区已形成的四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光电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其中LED、光伏产业在未来3-5年中均有望成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
在建待建项目为发展积蓄力量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去年南昌高新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家,引进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10个,超亿元内资项目9个,总投资数百亿元。这些项目或正在建设或正待开工,并将陆续在今年形成效益。
去年,南昌高新区成功引进了总投资680亿元的光伏产业园项目,世界500强美国默克项目,台湾百大企业英华达项目,国内200强用友项目,中兴通讯手机项目,江铜集团高精度铜板项目,江钨集团储氢合金粉项目等。其中,光伏产业园内目前世界上在建的科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项目,预计5月初将投产运营,并将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薄膜电池件企业。这些项目还可与现有单晶硅项目形成光伏产业强势集群,吸附硅材料、芯片、光伏玻璃、半导体、天然气以及太阳能资源利用等相关产业。
此外,以2011年全国城运会主会场设在南昌高新区为契机,该区还围绕昌东大道、紫阳大道规划建设功能性产业群,促成紫阳大道沿线蓝天凯旋门广场等六大商业项目顺利签约,签约投资总额13.8亿元人民币。另外,还有医药物流园、五星级酒店、国际汽车城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
正是由于去年招商引资的有力推进,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让南昌高新区坚定了信心,积累了抵御当前危机的实力,掌握住发展的主动权。当前,该区正以推进重大项目为抓手,加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制高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以提升经济质量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危机中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作者:邱尧 陈明喜
来源:南昌日报
编辑:黎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