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帮助中心   收藏本页
会员登录  |  注册新用户
首页>行业动态>台湾科学家研发出高效率异质结构硅LED

台湾科学家研发出高效率异质结构硅LED


添加时间:2012-05-30 | 返回首页
更多

  据台湾媒体报道,硅是微电子工业最常使用的材料,但由于它具有非直接能带(indirect bandgap),发光效率非常低。最近,由台湾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的陈敏璋教授与杨哲人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n型氧化锌/二氧化硅-硅奈米微晶-二氧化硅/p型硅基板(n-ZnO/SiO2-Si nanocrystal-SiO2/p-Si)之异质结构,成功制作出高效率硅发光二极管,为非直接能带半导体在光电上的应用开启了新契机。

  台大团队先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在p型硅基板上成长硅奈米微晶,然后以热氧化法(thermal oxidation)将微晶嵌埋在二氧化硅层中。接着再利用原子层沉积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制作高质量的n型ZnO薄膜,做为透明导电层、电子注入层以及可提高光萃取率的抗反射层。ALD为先进的奈米薄膜沉积技术,能以原子级精准度控制形成薄膜的厚度及成份,还具备高均匀度、低缺陷密度、可大面积批次量产,以及沈积温度较低等优点。

  电子显微镜照片清楚显示,直径约24 nm的硅奈米微晶嵌埋在厚度约9.2 nm的二氧化硅层中。电子与电洞分别由n型ZnO薄膜与p型硅基板,穿隧(tunneling)通过二氧化硅层进入硅奈米微晶。由于电子电洞对被局限在狭小的微晶内,二氧化硅对微晶表面缺陷又有修补作用,因此电子电洞对产生发光结合(radiative recombination)的机率大增,再加上透明ZnO薄膜的抗反射效果,因而大幅提升硅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上述组件的室温发光频谱峰值在波长1140 nm处,能量十分接近硅的能隙,对应到声子辅助非直接载子结合(phonon-assisted indirect carrier recombination)的物理机制。研究人员也测量了注入不同直流电流时的发光功率。此组件在室温下的外部量子效率高达4.3×10-4,是以块材硅为基板时的100倍,内部量子效率推测约为10-3,突破了非直接能带半导体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此组件的制程和结构与现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完全兼容,可直接整合在目前的集成电路当中。此研究成果可望应用在集成电路中的光学连接(optical interconnection)以及积体光路(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所需的高效能硅发光二极管。


站内导航

注册帮助 | 国际LED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LED网 | 中国LED网 | LED照明 | LED显示屏 | LED灯 | LED路灯
服务热线:(0755)36527366,(0755)36527388  | ©200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互联网
协会网络诚
信推进联盟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
网传播文明
网站版权所有:深圳鼎盛创媒 | 粤ICP备07055621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内容,凡注明署名的,其版权属于署名者所有,转载请注明署名。
本站未注明来源ledwang.com之稿件均为转载稿,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发邮件与ledwang.com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