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第十二届台交会将首次举办节能照明采购对接会,80多个展位早早被预订完,LED、太阳能、传统节能等各种技术的照明产品将精彩亮相,意向订单已达到5000万美元。
去年台交会首次举办了LED灯的采购对接会。更早以前,2004年台交会举办了首届光电展,以后每年台交会均举办光电展,每届均有数十家来自两岸的LED企业参展。
2005年起,台交会举办了海峡两岸LED、海峡两岸光通讯论坛,与光电展构成了“一展两会”,这对吸引台湾光电来厦起到了桥梁作用。
光电业以光电子器件为基础,包括光电显示、光照明、光电元件、光通信、光储存、光输入输出、激光等产品。目前厦门有光电企业150多家,2007年光电产值242亿元,居全市新兴产业之首,光电销售收入239亿元。
厦门光电业迅猛发展,受益于成功承接了台湾光电业的迁移潮,厦门成了台湾光电业迁移大陆的首选地和桥头堡;而台湾光电业的入驻,也改变了厦门人的生活和城市的面貌。
LED巨头“国联”入厦
台湾光电企业进驻厦门,台湾LED领军企业之一国联光电的入驻,是一个转折点。自从国联入厦后,台湾重量级的光电企业才陆续前来厦门。
国联原计划在长三角投资,地都找好了,恰巧听专家推荐说,厦门的环境不错,国联来厦考察后,大大出乎意料。国联负责人说,来了大陆将近百次,从没想过要来厦门,原来厦门竟然有这么好!
厦门好在哪儿?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孔曙光分析,厦门除了对台“五缘”优势外,关键是具有发展光电业的良好基础。首先,电子信息产业为厦门重要支柱产业,代表企业如DELL、厦华、万利达等,在光电显示、光照明方面和台湾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其次,厦门光电业本身的基础不错,涌现出三安电子、华联电子、通士达照明等一批骨干企业,通士达开发出了低色温荧光粉,另外厦门大学诞生了我国第一颗黄光LED。
第三,政府对光电业大力扶持,2003年市里成立了新兴产业办,重点扶持光电、软件、生物医药三个产业,成立了光电行业协会,2004年厦门成为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而与此同时,台湾的优势产业光电业受限于岛内发展空间,急欲向外拓展,两岸关系日趋缓和,台光电业转移大陆成潮。在这种背景下,国联光电较早布局大陆,在2004年台交会光电展上和厦门方面有了实质性联系,2005年正式在厦设厂,撤销了原先在长三角的投资计划。
国联带动了台湾一批大型光电企业落户厦门,如今厦门大型光电企业中,1/3来自台湾,台资(或台湾转投资)产值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7家。
承接台光电转移潮
厦门市科技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光电产值大约680亿美元,台湾就占了将近289亿美元,位居第一;其中全球LED产值约70亿美元,而台湾产量第一,产值第二。
预计2008年台湾光电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新台币,2010年将突破2万亿元新台币,如此巨大的产能,不但需要大陆生产基地,也需要大陆市场。在台湾光电转移大陆潮中,一水之隔的厦门成为转移的优选地。
2006年11月,台湾光电巨头之一的东元集团组建了厦门东元光电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计划年产200-300万台液晶电视。接着,该集团又在火炬(翔安)光电园区投资6000万美元。
2007年4月,台湾最大LED企业新晶园光电在翔安设厂,从事LED外延片、芯片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亿美元。
同样在 2007年 4月,台湾第一、世界第三大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友达光电翔安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生产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友达带来了完整的产业链,带给厦门光电业跳跃式的发展。中华映管也携手厦华电子共建厦华工业园,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年平板电视产量800-1000万台。
随着两地对接加速,厦门现成为台湾光电产业技术和生产基地的转移中心,2007年厦门的台资(含台湾转投资)光电总产值为159.6亿元,占全市光电总产值的65%。
台湾光电业由此也成为厦门光电业发展的加速器。2003年厦门光电企业仅50多家,到去年底增加到150多家。2007年厦门被批准为 “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全市建设了思明光电园、火炬光电园等产业园区。
鹭岛之夜更璀璨
台湾光电纷纷抢滩厦门,不仅改变了厦门光电业态,还丰富了厦门人民的生活,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城市面貌。
厦门人对LED最直观的感受,是厦门的夜景更加绚丽多彩了。2004年以来,全市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开展以LED为主的夜景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鼓浪屿、禾祥西路、中山路、“海上明珠”气象塔等地的LED夜景工程。2005年底,启动了覆盖全市的大规模LED夜景工程建设,主要商业街覆盖面达到 100%,主要风景点覆盖面70%,共采用了300多种LED灯具。LED照亮了厦门的璀璨夜空。
2006年1月24日,厦门市政府启动了LED夜景工程亮灯按钮,厦门由此成为全国率先大规模实施LED夜景工程的城市。这年11月,海峡西岸城市群夜景工程暨LED产品推介会在厦召开,标志着LED夜景工程从厦门向全省推广。
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孔曙光表示,对接台湾光电、推广LED带来的更大改变是,节能照明概念的普及,从官员、商家、用户到普通百姓,都对LED有所了解,认识到它的好处。现在,厦门的城市交通信号灯也全部采用了LED灯,实物化的观念普及从夜间延伸到全天候。央视《新闻联播》曾在新闻中,介绍了厦门普及LED的经验。
节能观念普及的结果是,LED灯悄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家用的台灯、吊灯等灯具都是LED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彩电等家用电器的背光源,也越来越多采用了LED。LED以不同的方式,使厦门人民的生活更加五彩缤纷。
孔曙光称,LED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渗透到城市每个角落和居民日常生活中,政府积极有效引导是一个原因,但更关键的是LED本身的先进性。LED灯节电省钱,不会闪烁,能最大程度保护视力;而且色温可以调节,一盏灯可以调出多种颜色,适合不同场合营造不同氛围。
从厦门照耀到海西
经过几年发展,“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的龙头带动与辐射作用增强,形成了以厦门为中心,向漳州、泉州和福州地区辐射的产业布局,推动了福建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发展,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2006年,福建省发布了 《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提出以厦门为核心,辐射福州、漳州、泉州、龙岩,拓展到莆田、宁德、三明、南平等地,形成海峡西岸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的大格局。
电子信息是福建的重要支柱产业,省里把光电作为信息产业重要分支而加以扶持。南安、长乐、华安、云霄、长泰等地的光电产业园区争相来厦取经,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光电产业的建设。
厦门现已成功引进了台湾五大液晶面板厂商中的友达光电、中华映管、金保利,聚集了数十家配套企业前来落户。
孔曙光认为,大陆在光电领域的基础研究、人才方面具有优势,台湾的研发成果转化率高,双方互补性很强;而就闽台光电合作来说,目前障碍主要有产业链不完善、产业体系有待提高和福建腹地不够大等问题。
孔曙光副局长预测,在台海形势和缓可预期的形势下,两岸产业合作通路更顺畅,台光电业必然会加速向大陆转移;并且在直航“三通”之后,两岸往来之路将 “截弯取直”,近水楼台的海西势必在两岸光电合作中扮演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