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视是现在宽带最杀手级的应用,”汪莹表示,“2005年将是小规模商用的一年,奥运会到来之前的2006-2007年将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汪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
当前阿尔卡特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电视(IPTV)系统供应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去年底与山西移动签了中国第一个网络电视商用合同,也是中国电信、盛大、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等的合作伙伴。在其位于金桥开发区的办公楼内,“网络电视演示室”接近完工,本月正式对外。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网络电视的讨论骤然升温。3月21日召开的“2005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最大的亮点就是网络电视专区;四月份还有若干论坛,名目上冠着“首届”。
100亿的大市场
网络电视指的是利用宽带,通过电脑或加了机顶盒的电视机进行收视、点播或互动。
从技术上讲,IPTV 不算个横空出世的新玩意。拿到“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单位已经有六十多家。很多中国城市的家庭和企业早已联上了宽带网络,可以断断续续地观看视频内容,从比赛镜头到采访片断。
网络电视的市场容量有多大?有人预测到2008年将有1亿用户、年收入千亿;保守的估计届时中国宽带用户将增加到1亿户,按其中有20%成为网络电视用户、人均年消费额500元计算,则单纯的收费收入将为100亿元。
产业链具备雏形
在中国,电视属于广电系统,IP技术属于电信领域。当IP技术被应用到电视领域的时候,一个重新跑马圈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时代到了。
网络电视的产业链大体上可以分为节目制作及整合(内容)、接入服务(电信运营)和软硬件设备等三个层次。
设备提供商方面,终端设备主要就是机顶盒。2004年11月,中国电信集团互联网部与中兴、北京凯思、成都四方和上海思华就联合开发机顶盒软件项目进行了交流;差不多时间,网通内部召开了IPTV城域网组播方案研讨会,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西门子、华为、UT斯达康、港湾、烽火在与会之列。
内容制作的“准备工作”其实早已开始。广电总局网站的信息显示,拿到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单位已达66家,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媒体单位。由于广播、互动两项服务有政策和技术上的“瓶颈”,当前的“准网络电视”服务形式主要还是网站。2004年12月23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北京网视”进入试运行;12月28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穴SMG?雪创办的东方网络电视在上海低调开播,并成功通过控股的九州梦网成为“互联星空”最大的SP内容提供商,目前注册用户达到500万户。
当前最值得关注的内容运营商是两家:据称将获得头两张网络电视牌照的中视网络和东方网络电视。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共同注资创办,专门经营中央电视台的网络电视业务,拥有电视节目资源20余万小时。中视网络计划在2005年发展30万宽带用户和30万电视用户,这意味着要赠送30万台机顶盒,需要近十亿元经费。预计经费将由各地电信部门买单。
从技术上讲,设备厂商已经做好了准备;内容制作有一个积累过程。在当前整条产业链中最关键的,还是网通、电信等固话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的热情才是开启行业的发展引擎。值得关注的是,电营商并不甘心只提供网络通道。
网通旗下的“天天在线”由IDG集团和中国网通等投资五亿,其中IDG以1.5亿元占约30%股份。目前“天天在线”已和400多家ISP搭建了合作项目。2005年1月,“天天在线”签约星美传媒,注册资金3.2亿元的星美是阳光卫视的控股方。
网络电视还没有现成的利益分配模式。“天天在线”采取了与各省平台共同组成两级架构、分级运营的形式,以“接入费 + 内容费”与内容提供商、频道运营商合作分成。可参考的数字电视收费分成模式也还没有固定下来,此前有运营、内容、设备“3:4:3”的拆法。“分成比例现在还没定,只要觉得能够赚到钱,就可以来找我们谈。”宣布要进军网络电视市场的盛大董事长陈天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