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5家研究和生产单位,目前正紧锣密鼓筹建全市的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
何谓半导体照明?
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街头,一些建筑的大屏幕显示牌,用于交通指挥的红绿灯,楼层的安全通道指示灯,手机上的背景光源等等,都是以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作为新光源的半导体灯。
半导体灯好在哪儿?数字是枯燥的,但是,相信你在看了这样两个数字后,将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同样亮度的情况下,半导体灯的电能消耗仅为白炽灯的1/10,而寿命则是白炽灯的100倍。1/10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全国用半导体灯替代一半的传统照明光源,就相当于节约出一个三峡水电站发的电;100倍是个什么概念?以一天使用6小时计算,一盏灯就可用50年,一个人一辈子也用不了两盏灯。
并且,半导体灯不像荧光灯那样频闪,不会造成光污染,所以,正如同半导体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一样,半导体灯必将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半导体灯用作照明,最大的问题是亮度还不够,美国抢先突破5w,我国紧跟其后研制出1.5w的半导体灯。
抢占半导体照明产业制高点
美国能源部预测,7年后,半导体照明可形成500亿美元的大产业,到2010年前后,将有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被半导体灯替代,每年可节电价值350亿美元。日本提出2006年要用半导体灯大规模替代传统白炽灯。欧盟、韩国等也相继推出半导体照明计划。
面对半导体照明市场的巨大诱惑,世界三大照明工业巨头通用电气集团、飞利浦集团、欧司朗集团纷纷成立半导体照明企业,并提出要在2010年前,使半导体灯的发光效率再提高8倍,价格降低100倍。
一场抢占半导体照明产业制高点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打响。
2003年6月,我国启动半导体照明工程,成立协调领导小组;今年3月,国家科技部又紧急启动了科技攻关计划“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重大项目,我国半导体照明工程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此外,上海、厦门、大连和南昌被科技部确立为国家首批四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半导体照明将大量应用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使之成为“光明北京”、“光明上海”。
重庆,后来居上拼争一席之地
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第一个发光二极管,其实仅比世界上第一个发光二极管晚了几个月时间;在渝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4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研究的机构。
这意味着我国和我市在该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我市没有能够跻身全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但据市科委主任周旭分析,我市拥有三大发展优势。
首先,山城夜景早已闻名中外,我市拥有巨大的照明市场。据粗略统计,仅渝中区每年用于建筑灯饰的维护费和电费,就分别达到数百万元之多。如果我市在灯饰工程中全面推广半导体照明产品,不仅能大大减轻电力短缺的压力、减轻财政负担,色彩丰富的半导体灯,还将使山城的夜景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其次,我市在半导体材料和芯片研究方面,有3所高校和两所研究所,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全市从事该产业的生产企业有20多家,产品有10多类,其中,不少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此外,半导体照明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风险和难度都低于微电子产业,而我市的微电子产业已经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在西部更是独领风骚。
市领导对我市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多次批示,期盼能够走出一条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后来居上的路子。
市科委今年已组织了市内外相关产业的调查,成立了工作组,启动了半导体照明关键攻关技术专项,并将其列入我市“十一五”科技重点支持方向,第一期投入资金500万元。
针对我市相关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行业龙头的现状,市科委正组织建立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全市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并组织建设集团、金山科技、长安IT等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加盟,要让重庆的光明之“芯”,点亮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