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某著名彩电企业一位副总经理向记者如此感慨道,“中国DVD产业已经彻底完了!”
21世纪经济报道5月7日消息说,国内某著名彩电企业一位副总经理向记者如此感慨道,“中国DVD产业已经彻底完了!”
五一消费黄金周,本该是个销售好时机,可由于美国MPEG专利技术管理公司(英文简称MPEG LA)与中国DVD企业的委托代表——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及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签署“MPEG-2专利联合许可”了谅解备忘录,几乎让所有国内DVD生产厂商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甚至是悲叹命运不济!因为按照谅解备忘录,此后每年,MPEG LA将对中国每台DVD收取2.5美元的专利费。
所以,截至目前,中国每生产一台DVD要交纳的专利费已超20美元,每台DVD的利润几乎没有了!
面对此情此景,国内的DVD厂商们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是痛定思痛。我们的企业总是习惯于享受,往往没有前瞻眼光,注重的是短期利益。在“风光”的时候,都不会去思考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因此,当风险来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命呜呼”,足见透明式管理的好处。但到现在,对于国内众多DVD厂商来说已经没有后路,首先该做的就是痛定思痛,彻底的反思自己走过的历程。看看DVD的辉煌里程不难发现,完全是上了国外厂商的当!采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你先用着吧,到时候再砍你一刀,让你触不及防!同样的方式在国内软件企业却未有怎么成功,其原因何在呢?无非在于政府的干扰不同。在家电产业方面,政府对于产业的重视要开始的早,也发展的相对成熟,对行业的管理也就相对严格。而软件行业的发展却似乎是“扶不起的阿斗”,恨铁不成钢!因此,免费策略却让政府方便了不少,至少培育了市场。
现在,国外企业通过合资的方式在国内生产DVD机,然后进行外销,在成本和资金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国内企业。但相比之下,国内DVD厂商在人员、政策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先天优势的。
其次是与政府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无论市场多么封闭,还是多么开放,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对市场的积极干预都是必不可少,有时更是立竿见影的。对于几年发展起来的DVD产业来说,在面临产业危机之时,政府的干预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广大厂商要积极的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形势,制定相关措施。在这一点上,国内软件企业是做的相当不错。尽管自身不争气,但至少是发了一些红头文件,没有把握住机会而已。对于DVD厂商来说,从目前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优势的。
最后便是发掘自身优势,结合实际,努力进行产业创新。随着成本优势的丧失,国内DVD企业要继续实行大规模的外销已经显得不切实际。根据相关数据,2005年1-5月份,上海口岸国内企业生产出口的DVD同比下降了78.6%,而外资企业的出口却以10.7%的速度增长。在上海口岸出口的278.7万台DVD中,256.3万台由在华的外资企业生产,国内企业仅占19.3万台,97%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原先的一些出口大户的牌子已悄然隐退。尽管如此,但国内DVD市场却已相对成熟,发展速度逐渐趋缓。因此,国内DVD厂商需要结合现有环境,将产业方向进行一定的转型。譬如将格式进行变化,运用技术较为成熟,已被定为国标的AVS标准。或者是开展产业联盟,进行格式创新,以在国内形成统一市场。一旦市场相对成熟,国外厂商在利润面前必然跟随前进,此时主动权就会掌握在国内厂商手中。
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其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
国内DVD企业当前的困境也许是下一次成功的机遇!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抓住这样的机遇,努力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