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帮助中心   收藏本页
会员登录  |  注册新用户
首页>行业动态>LED产业发展提速,相关上市公司受益

LED产业发展提速,相关上市公司受益


添加时间:2012-05-30 | 返回首页
更多

   半导体LED照明正在中国引发一场照明产业的技术和应用的革命。 LED近年来在发光效率快速提升及具有低耗电、环保等特性下,带动产品于交通号志、汽车、户外看板、照明与LCD背光源等市场领域逐步的扩展。以高亮度LED来看, GaN基 LE D因为可发出蓝光、绿光到紫外光,亦可加上萤光粉产生白光或是琥珀色等光芒,应用市场比四元LED广泛,如汽车室内灯、手电筒、手机或LCD屏幕的背光源等。随着中国政府的推动,半导体照明将很快成为中国的一个明亮产业。据美国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LED应用市场为500亿美元;中国LED应用市场为600亿人民币。下面就LED在中国的热点应用进行分析:

  1 、背光源

  高亮度LED在背光源应用市场中的应用需求主要来自手机、 PDA 、儿童玩具及数字相机(DSC)等,其中又以手机应用为最大宗。过去手机市场以黑白机为主力,因此手机按键的背光板与面板的背光源过去皆以四元的产品为主, 02年以后随着手机屏幕的彩色化,并且三星(Samsung)的手机按键背光板开始采用高亮度蓝光LED ,并且在手机彩色化的趋势带动下,带动GaN LE D的高度成长。目前GaN LE D最大的应用市场为彩色手机上之手机按键与背光源,不过,以目前GaN LE D的发光亮度及售价跌幅来看,未来包括PDA 、汽车显示器(7吋 ) 、液晶显示器(10~19吋等中尺寸) 、液晶电视(20吋以上) 等市场,都将逐渐采用GaN LE D来作为背光源。以Strategies Unlimited的统计资料来看,对GaN LE D需求量最大的是手机,不过,随着其它应用市场的提升与手机成长趋缓,预期手机市场比重将逐年下降。

  以手机应用为例,一部手机约需1 颗LED来电指示灯, 2-4颗的屏幕背光源及6-8颗的按键背光源需求,有照相功能的手机需要3-4颗白光LED用于闪光灯,可见,一部彩屏手机约需要10-12颗 LED 。 2005年全球移动电话产量突破8 亿部,富邦预估06年全球手机将成长7.1% ,来到8.3亿支,虽然06年手机市场成长动力有限,但因应3G市场与原有手机面板尺寸的放大趋势,并搭配影像手机配备闪光灯的比重提升,持续拉升白光LED的需求,预期手机的白光LED市场出货量提升至06年的40.3亿颗,成长41% 。

  目前我国手机生产量很大,从最新的海关数据显示, 2005年我国仅出口手机量就达2.3亿台,价值206.4亿美元,分别较2004年(下同)增长56%和 45.9% 。仅手机背光源LED的需求约15亿人民币左右。而且LED背光源还是以进口为主,这对于我国LED产品来说,这也是个极好的市场机会。

  此外,过去DSC闪光灯绝大多数以氙气闪光灯为主,不过随着省电的诉求及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 DSC有越来越多厂商开始采用LED来当做闪光灯的来源。至于影像手机在省电诉求、消费者对暗处摄影需求增加及画素的提升,闪光灯的搭配为必然之趋势,使白光LED运用在闪光灯的市场领域备受瞩目。

  目前, LED背光源的应用主要集中于5 吋以下小型显示器市场,这是由于LED具有轻薄短小及省电的优势,故在小尺寸的背光源市场中具有近乎独占的市场地位。近年来, LED应用于LCD背光源具备色彩饱和度较佳等优势,吸引国内LED厂商积极的切入这一市场,随着LED特性的增进与产品单价的下滑, LED开始导入中大型显示器背光源市场, LCD大厂如三星、友达、奇美等国际LCD大厂也纷纷推出相关的产品。 2004年 11月日商SONY与美商Lumileds合作推出全球第一款以白光LED为背光源之LCD-TV “ QUALIA 005 ”,正式开启高亮度LED于中大型显示器背光源应用。另外,欧盟在2006年中起开始限制电子产品的含汞量,使CCFL(冷阴极管) 相关产品未来可能被限制使用,间接带动白光LED有机会成为LCD的主要背光源。由于中大型显示器对于高亮度LED单位需求量相当高,以“ QUALIA 005 ” 46吋产品为例,需要450颗高亮度白光LED ,对于扩增白光LED市场有很大助益。虽然目前LED的背光模块价格仍为CCFL背光模块的3~4倍价格左右,市场仍处于开发阶段,不过,随着LED单价的下滑,及效率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开发完成,使诸如LCD-TV的散热问题得到解决,预期06年下半年将有部份LCD-TV也开始采用High Power LED的背光源,预期06年全年LCD-TV将有5%左右采用LED背光源。另外, SONY已经在今年的NB市场推出LED背光的产品,由于LED更省电与环保,并且体积更加轻薄短小,预期上06年第二季市场上将有多款的NB采用LED , LCD采用LED当背光源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我国厂商主要应用的领域以小尺寸的背光源市场为主,在大尺寸背光源市场方面,由于国内LCD产量快速上升,但因成本仍高于CCFL ,在成本与产品特性的限制下,短期内LED不易进入如LCD-TV等大型背光模块的市场,但是在例如手机、数字相机、汽车等中小尺寸之LCD背光模块,应会领先其它应用市场使用LED作为背光源。随着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向我国转移,未来几年内LCD背光源也将大量采用LED模块,市场容量巨大。

  2 、屏幕显示器

  3 、汽车用灯

  4 、交通信号灯

  5 、景观灯光、装饰灯及各种专用显示器

  6 、白光照明

  LED产业投资状况和态势

  LED行业具有比较长的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下游及应用产品),每一领域的技术特征和资本特征差异很大,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行业进入门槛逐步降低。上游外延片具有典型的“双高”(高技术、高资本)特点,中游芯片技术含量高、资本相对密集,下游封装在技术含量和资本投入上要低一些,而应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资本投入最低。仅从投资规模看,LED产业链各环节的情况大致如下:

LED产业链投资规模估算

产业链节点

产品类别

投资规模

上游(外延片)

GaN基外延片

1亿元以上

四元外延片

6000万元以上

中游(芯片)

蓝绿芯片

5000万元以上

红黄芯片

3000万元以上

下游(封装)

2000万元以上

应用产品

如手电筒、指示灯、信号灯等

几十万或上百万

  注:按中小投资规模估算。

  LED产业链的不同特点吸引了不同的投资对象。从我国国内来看,上游和中游的外延/芯片领域受到资本实力强大的企业的关注,这些企业有上市公司(如江西联创、长电科技等),也有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如深圳世纪晶源、厦门三安、大连路美等),目的是通过上游和中游高端切入,力争在LED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该领域投资额度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投资风险比较大,已投资企业的回报率还不高。下游封装领域近期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相对于外延芯片“双高”的特点,投资封装领域不但可以降低技术风险,且投资规模适中,更加接近于应用市场而降低市场风险,故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对功率型封装更加充满期望;但该领域用高品质芯片还未完全国产化,基本以进口为主,受制于人,很难购买到高品质产品,使功率型封装行业受到很大的发展阻力。应用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最低,是直接面对终端市场的领域,技术风险小、投资额低而且回收快,是小额资本进入LED行业的首选,如圣诞灯、草坪灯、手电筒、指示灯、信号灯等产品,这类企业在深圳、广州、厦门、宁波等地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但因该领域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定单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致关重要,多数厂商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产品品质缺乏基本保证。

  MOCVD系统和封装设备是我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的重要瓶颈之一,设备国产化不但是当务之急更是大势所趋。目前,中科院半导体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8研究所和南昌大学等单位已经在政府有关计划的支持下开始MOCVD系统的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5研究所等单位也在投资着手后封装设备(如粘片机等)的开发及产业化。

  我国台湾地区发展LED产业是典型的下游切入模式,即通过二十多年下游封装领域的经验积累,逐步延伸拓展到上游/中游的外延片/芯片领域。目前,台湾约有10余家下游封装厂商和14家上游外延片厂商。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投资,从2000年开始急剧增加,尤其是2003年产能扩充达到了新的高度,且诸多上游厂商相继将业务延伸到中游,同时,上游、中游和下游厂商相互持股现象日趋明显,这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策略联盟。

  在LED下游封装领域,1975年以 LED封装业务为主的光宝科技公司成立,标志着台湾正式开启LED领域大门。虽然台湾进入LED封装领域的历史较早,但早期投资主要以中低端普通亮度LED为主,由于产品单价较低,因此占全球产值比例并不高。事实上,台湾地区对封装高端领域的投资热潮主要源于2000年开始的手机需求大增,导致SMD型LED需求激增,台湾厂商纷纷投资进入SMD型LED领域,使得台湾占全球产值比例逐渐上升。但因过度看好手机市场,各厂商全力扩充SMD生产线(厂商产能扩充幅度最大的时点为2003年),由于台湾封装厂仍以大陆与韩国为主要销售市场,受到大陆手机库存偏高的影响,包括亿光电子、佰鸿光电与宏齐光电等一线大厂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在汽车市场领域,由于认证时间长,且增长趋势较为平缓,市场现实需求尚小。可见,目前因手机背光源应用趋于饱和,新应用(大尺寸LCD背光源、汽车应用)仍无法快速衔接上,台湾封装厂商产能扩充已经告一段落,经营策略相继转向多元化和差异化,如亿光科技着力培育OLED成为第二利润增长点,璨圆和晶电实现了ITO蓝光LED量产

  在LED上游/中游的外延片/芯片领域,虽然台湾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投资力度非常之大,到2003年底,台湾用于生产外延片设备的MOCVD已达250台,2004年保守估计新购买的MOCVD系统也将超过30台,堪称全球设备密度最高的地区,台湾在中上游的实力和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新设立的小厂纷纷涌现,且均以蓝光为主,因大小厂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从而造成了低端产品供过于求而高端产品供不应求的竞争状况。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 2005年一场新的产业整合和投资并购风起云涌。继联电以1849万余股参股元砷光电后,8月,台湾第一和第二大LED企业,晶元与国联宣布合并,合并后的晶元电,除跃升为全球最大四元LED供应商外,在蓝光LED产量方面,晶元电也将仅次于日亚化、美国Cree 、日本Toyota Gosei 、元砷等企业,成为全球前5 大蓝光LED供应商。我国LED产业开始步入投资并购时代。

台湾地区一季度LED产业发展情况

  台湾是电子元器件的领头羊和晴雨表。由于低价手机盛行和中小尺寸LCD背光应用增加,加上其他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展,带动蓝、白光LED需求快速增长。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台湾第一季度LED产业呈现出淡季不淡的需要旺势。虽然第一季度因为春节假期导致1、2月份成为LED淡季,但由于三月份需求大增,从整体来看第一季度景气仍持续上扬。

  元砷光电(South Epi)宣布3月份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8%,并预计今年其红黄光和蓝光LED芯片的月产量将分别突破3亿和3.5亿只;晶元光电(Epistar)3月份收入增长了93%,4月份增长超过80%,与日亚(Nichia)专利纠纷和解后,晶元也计划扩大其红黄光、蓝光LED芯片的月产量到12亿只和3.5亿只。

  其他公司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如华上光电(Arima)与去年同期比收入增长了40%,其红黄光、蓝光LED芯片的月产量也计划扩大到6.5亿只和1.2亿只;亿光(Everlight)表示,3月份销售开始转好,而用于7寸LCD背光的产品也可望于3月开始出货。华上光电与连威磊晶(AET)整合后,4月收入2.87亿新台币(912万美元),创历史新高,税前利润为8437万新台币(264万美元),同比增加上升了367%,计划第二季度将红黄光、蓝光LED芯片的月产量扩大到6亿和3亿只。

  随着LED性能的提高和成本的逐步降低,30英寸以上LCD-TV市场前景逐步明朗,各大LED相关企业也加紧了对LED背光的战略部署,世界各大面板厂也在积极投入研发LED背光模块。

  台湾两大液晶面板供应商友达光电(AUO)和奇美电子(CMO)都在加紧对LED背光液晶电视面板的开发。友达光电已开始供应7英寸面板;台湾奇美公司计划在今年3季度推出32英寸LED背光TV面板,这也是台湾面板制造商第一次推出大尺寸背光工艺面板。奇美公司宣称,其32英寸LED背光TV面板在色彩显示方面其几乎能够覆盖NTSC色彩的全部,拥有出色的显示效果,而功耗方面和传统的冷阴极电子管(CCFL)几乎一样。台湾背光模组制造商辅祥称将于5月让客户验证其7英寸背光模组,并计划在这一季度晚些时候出货,公司还在进行笔记本LED背光的开发。瑞仪则宣布将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笔记本电脑用LED背光的开发;亿光(Everlight)3月获得群创光电(Innolux Display )7英寸液晶背光板的订单,5月份将开始对20英寸背光液晶电视用白光高亮度LED进行发货。

  由于LED业界普遍看好因面板背光源市场所带动的需求,经销商在展望今年市场行情时都乐观认为,Notebook、LCD TV、LCD显示器市场一旦成长起来,LED需求量会变的非常大,将成为LED新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国内涉足LED上市公司

  半导体照明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其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科技部牵头组织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后,国内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对该行业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经初步统计,在国内约有13家上市公司涉足该领域,主要包括联创光电( 600363)、方大A(000055)、长电科技( 600584)、福日电子(600203)、上海科技( 600608)、京东方A(000725)、春兰股份( 600854)、澳柯玛( 600336)、金牛实业( 600199)、煤气化( 000968)、东湖高新(600133)、嘉宝集团( 600622)、兰宝信息( 000631)等。目前,“半导体照明”已经成为股票市场上的一个新概念。

  从行业类别看, 13家进入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上市公司,有30%(4家公司)与LED同属于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2家属于日用电子器具制造行业,1家属于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上述7家上市公司与半导体照明行业属于同业或关联行业,从产品结构上看,是关联行业内的有效延伸;另有金属制品业、煤炭采掘业、房地产、交通运输制造业、农业和工业上市公司各1家,其主业与LED非同一板块,是跨行业拓展,谋求“半导体照明”高科技概念。

  从主营业务比例看,在这13家上市公司中,仅有联创光电把LED作为主导业务在发展,长电科技和福日电子也对LED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且投资很大,而其它公司尚是探索性投资,离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从进入方式看,这些上市公司多以参股的方式间接介入半导体照明领域,个别企业以控股的方式直接介入半导体照明领域。部分公司在技术来源上与国内LED领域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如联创光电紧密依托中科院长春物理所、浙江大学、南昌大学,方大A依托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长电科技依托北京工业大学,福日电子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合作等;另有部分公司直接与国外具有LED背景的跨国公司合作,如上海科技与韩国(株) NiNEX合资、嘉宝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资以及京东方A对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TFT-LED业务的直接收购等。

  从经济效益看,大多数上市公司介入半导体照明领域时间较短, LED相关业务尚处于培育期;仅有联创光电、方大A、福日电子等较早介入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上市公司,在LED业务上已逐步产生投资回报。其中联创光电是龙头企业,建议密切关注。


站内导航

注册帮助 | 国际LED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LED网 | 中国LED网 | LED照明 | LED显示屏 | LED灯 | LED路灯
服务热线:(0755)36527366,(0755)36527388  | ©200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互联网
协会网络诚
信推进联盟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
网传播文明
网站版权所有:深圳鼎盛创媒 | 粤ICP备07055621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内容,凡注明署名的,其版权属于署名者所有,转载请注明署名。
本站未注明来源ledwang.com之稿件均为转载稿,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发邮件与ledwang.com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