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身兼LED下游封裝廠億光(2393),和上游晶粒廠晶電(2448)的董事長,葉寅夫絕對是LED界「喊水會結凍」的重量級人物。
只不過,歷經過去幾年LED的高低起伏,葉寅夫也漸漸變成一個爭議性人物。
他做生意有霸氣與遠見。當年許多封裝廠聯合出資成立晶電,最後是由葉寅夫吃下最大股權,取得經營權,也與老夥伴們失了和氣,但終於熬過最慘淡的虧損期。
他有掌控議題的能耐。平常葉寅夫只會與他熟識的老記者接觸,後進記者根本約不到他,總帶著一層低調神秘的面紗。但是,在白光專利權糾紛吵到最高點時,葉寅夫卻一改沉默迴避的態度,搶先宣布獲得OSRAM授權,能夠以晶電的ITO晶粒搭配億光被授權的封裝技術,出貨高亮度白光LED,一口氣把晶電股價帶上破百,更帶動全體LED族群全面大漲兩倍。
小標:風光之後,誠信受質疑
這真是LED史上最風光的歲月。但是,高峰之後,他也遇到了眾多誠信問題。其一是LED跌價的速度依舊瘋狂,出貨量也不如當初預期的樂觀,最後市場預估的獲利目標全都無法達成,股價嚴重下修,難免讓大家對他當初的高度信心,感到質疑。
其二,億光爆出了前總經理在大陸作假帳的疑雲,讓當時已經腰斬的億光股價,連續跌停。葉寅夫被迫再度出面召開緊急說明會,並且親自到法院按鈴申告前總經理。當媒體拍出他按完鈴、低頭無奈走回座車的身影,真會讓人覺得,LED產業是不是也要跟著黯淡了。
前不久,葉寅夫在光電展期間,提出看空下半年LED景氣的看法。豈料,投資市場卻在此時大力敲進相關個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莫非,市場已經把葉董當作反指標,故意來個逆向操作?
小標:LED價格將在今年見低點
LED越做亮度越高,但價格卻是越跌越低。這裡面遇到幾個關鍵問題,過去台灣生產的LED,最大的客戶多半是手機廠商,但是隨著手機成長率趨緩,各廠商又在降價搶市佔率的時候,價格當然無法維持水準。
週刊也報導過,從兩年前開始,全球幾乎6成以上的LED磊晶機台,都是銷往台灣,經過兩年的練兵,能量產高品質晶粒的廠商,早已不下四十家。主要需求端已經減緩,生產量卻是暴增,殺價當然無法控制。
本來,幾家上市櫃大廠,都還能各自祭出生存法寶,例如上游廠有晶電的ITO晶粒,璨圓(3061)有EPI晶粒,各自號稱能有超高亮度;國聯(2422)搶接四元類產品,不無小補,華上(6289)則研究三色混光技術,和發展光學讀取頭的中LD。下游廠有宏齊(6168)的三色RGB封裝術;佰鴻(3031)深耕大陸手機市場,以及在大陸設廠規模盛大;億光強調授權與歐美手機大廠訂單…每家都有經營撇步,也都各自有獲利空間。
但尷尬的是,當每家的技術都有相當水準,更大、更新的市場卻還沒有出現,變成魚長大了、池塘相對小了,廝殺的混戰比想像中更嚴重。沒錯,LED不是只用在手機或背光源,照明市場、汽車和高階顯示應用,才是最終的「夢幻天堂」,只不過,天堂還沒這麼快降臨。
這就是在葉寅夫登高一呼之後,LED依舊有夢,但夢仍遙遠的青黃不接時期。
小標:旺季不夠旺,股價為何漲?
時間來到今年,照過去經驗來看,LED的旺季在二、三季,也就是比消費性電子再早一點點,所以通常在四月會開始見到營收回溫。不過,今年一直到了五月,雖然看到廠商營收有逐月增加,但是跟去年同期比,依舊有不少廠商呈現衰退。
為了了解狀況,詢問更上游的晶粒篩檢與檢測設備大廠久元(6261)。久元透露,藍光LED去年先從3元跌到1.8元,今年廠商喊出0.9元的目標價,甚至,竟然有廠商說,準備到年底一顆只賣0.3元就好!這樣的狀況,讓久元承接篩檢訂單上,也遇到價格上的困境。
某些自己有檢測設備的LED廠商,為了進一步節省成本,還跟提出希望把設備折價賣給久元,以後都讓久元完全代工就好。久元全都婉拒,並認為:「國內LED產業已經不值得投資,上游設備業若往大陸發展,則還有兩年好光景」。
這番話言猶在耳,葉寅夫也看空下半年的LED景氣,看法非常一致,似乎,業內大家都感覺沒希望。不過,投資的機制,往往就是要買在最低迷的時點、賣在最熱絡的高峰,當自信如葉寅夫也保守的時候,市場卻認為,長線低點已經到了。
今年LED不會突然瞬間大好,這幾乎是可以確定的,但不可忽視的是,一股「取代潮」正默默的上演中。也就是說,明年的應用市場將會有明顯的突破,支撐LED在明年出現高成長契機。有兩大徵兆,可以看出這樣的契機。
小標:兩大徵兆透露,照明天堂來臨?
第一大徵兆,是類比IC業績的爬升,其中有很重要的新產品元素,就是白光LED驅動IC。白光LED驅動IC不算是新玩意兒,只是過去白光產品以日商為主,價格高昂,應用的驅動IC當然也來自國外。但是,隨著台商白光LED越出越多,價格面臨到一個壓力引爆點的時候,台灣類比IC廠商的驅動IC,終於等到替代商機,搶攻進市場,可說是人人有斬獲。
這也說明,白光的各項技術發展已漸臻成熟,價格也慢慢來到合理水位,這對明年照明市場的大幅興起,絕對會是很正向的發展。再加上,國內LED廠商佈局LCD背光源市場和汽車市場已經多年,也許今年還不會有大訂單,但明年一定可以期望,即使是話題比獲利強,但絕對也會有股價發酵的效應。
第二大徵兆,就是日商加速來台授權的態度。過去日本的產業政策,就是將成熟市場的代工訂單,逐漸外放,LED專利過去被視為國寶,是因為應用面還不普及,參與者也不多,日商可以獨享暴利。但是現在看來,除了台灣、更有大陸開始加入市場,產品已經面臨成熟,乾脆把專利授權換現金,代工單往外丟,反而比自己做更有賺頭。
這也一樣是預言,原本市場估計要在2007-2008年展開取代潮的照明市場,隨著科技腳步的加速,明年就有機會展開前奏曲。絕處也是逢生時,現在LED已經急漲一段,短線不建議讀者再追,不如等「旺季不旺」的失望性賣壓出來後,再逢低撿便宜,迎接明年即將引發的大商機。
BOX:
LED產業不怕沒人愛
--廣稼與光磊董監改選,重量級人物紛紛進駐
雖然LED去年下半年一路走空,但是打量著未來商機,還是有不少人士很感興趣。趁著景氣走軟、經營人事異動的好時機,包括廣稼光電和光磊科技(2340),都引進了強而有力的董監事,證明這個產業絕對還沒玩完。
廣鎵是一家歷經波折的磊晶廠,感覺上總是「遇人不淑」。最早是由國聯轉投資,但是國聯在自身經營有狀況之後,改由博達入主,葉素菲擔任董事長。國聯和博達都是在帳務上出問題的公司,這也連帶讓廣稼在形象上,有著淡淡的陰影。
在葉素菲出事之後,博達也放出廣稼的經營權,改由專做砷化鎵磊晶片的穩懋半導體入主,只是,穩懋一樣有獲利能力上的疑慮。穩懋董事長陳進財,兼任廣稼董事長之後,決定大刀闊斧引進新股東,其中英業達(2356)董事長葉國一,因為與陳進財是多年老友,因此毅然決定入股廣稼,並讓兩個兒子葉力銓接一席董事,葉力誠接一席監事。
對英業達來說,LED原本就是旗下英華達所需的重要零組件之一,對於串連轉投資的垂直整合,也有幫助。這讓廣稼在股權結構上,終於有了比較正面的契機。目前廣鎵以生產藍光LED晶粒為主,主要供給國內封裝廠先進開發,每月營收約5千萬元,引進新股東之後,已經再承租新廠房,引進新機台擴產,預計從產量每月6千萬顆,要拉昇到1億顆。
至於老牌LED廠光磊,經營實力敵不過後起之輩,獲利一直不理想。但是今年股東會改選七席董事、二席監察人,原董事長倪鳳岡退休,日本的LED龍頭廠日亞化取得一席董事,還有日商日立電線也入股。日商的入股,確實帶給光磊更大的想像空間,日後可預期日亞化將增加對光壘的採購訂單,光磊內部的目標,是希望明年能正式獲利,充滿轉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