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的前景广阔,已是业界共识,但短期内市场很难大规模展开,其中价格和质量被认为是重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看好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东芝等知名企业已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期中,《半导体照明》杂志编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半导体照明技术标准工作组副组长彭万华,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桐乡市生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锦祥,《半导体照明》杂志编委、广东昭信灯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连城,Philips Lumileds 亚洲区营销总监周学军,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总经理周详,深圳市瑞丰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伟斌,四川新力光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立就业界关心的LED室内照明问题进行了对话。
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刚刚起步
《半导体照明》:国内LED室内照明一直为国内外业界看好,但前景不等于现实,宏观上把握市场发展态势对企业来说必不可少,如何看待当前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
周学军:国内室内照明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主要包括商场、酒店、餐厅、写字楼等专业照明细分市场和以家居为代表的民用照明细分市场。目前,对于LED的应用需求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以专业照明细分市场为主,在一些国际连锁卖场,高中档酒店和餐厅已可以看到LED在照明上的部分应用,产品形式主要以MR16、PAR灯和筒灯为主(也有部分LED的T8管)。从品质来看,有的产品已完全可以替代相应的传统解决方案,而有的产品则仍需在光品质、可靠性和光效上努力,一般来讲,使用国际一线LED芯片的产品品质较有保障但价格也不便宜。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LED室内照明产品尚处于早期采用阶段,其价格尚未达到产生爆发性需求的那个点。另外,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是新置和替换的混合型市场,而发达国家LED室内照明市场以替换为主,LED灯泡的需求增长很快,价格的承受力也比国内强。如果中国政府(中央或地方)在LED室内照明市场上也有类似LED道路照明市场的推动政策,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发展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彭万华:目前LED室内照明市场方面,出口占有重要位置,约80%以上出口,内销的很少,LED应用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装饰照明、商业照明以及市政工程等领域,LED产品价格相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仍然偏高。现在国内企业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等。
徐连城:当前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基本处于一种“产业热市场冷”的状态。国内LED照明企业几千家,基本上都是户外照明和室内照明一起做,企业自己并没有明确的定位,常常是今天看着LED路灯市场好就赶紧做LED路灯,明天听说LED室内照明出口量很大,就赶紧做LED室内照明产品。目前LED室内照明产品价格高,但质量却良莠不齐,并没有真正进入千家万户,市场还很小,但竞争对手却已多如牛毛。
周详:近两年来LED技术发展突飞猛进,LED发光效率屡创新高,如今LED已能在很多场合替代传统光源,特别是大功率LED的出现,加快了LED在功能照明中的使用速度。国内LED室内照明总体而言发展迅速。如今需讨论的不是LED能否实现室内照明,而是如何使LED更好地服务于室内照明。现在LED照明产品已经可应用于各种室内环境,质量逐年提升,价格不断降低,但核心技术还需时间来消化提升,不过总体态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对雷士而言,室内照明尤其商业照明领域是优势所在,无论是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还是光环境应用、灯具的设计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拥有极具竞争力的销售渠道。我们对雷士LED室内照明的前景也非常看好。
LED室内照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价格与质量
《半导体照明》:当前LED室内照明的发展,价格与质量被认为是重要影响因素,如何看待价格与质量对国内LED室内照明发展的影响?又该如何有效的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
彭万华:目前LED产品价格相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仍然偏高,除了一些商场、超市等有能力替换外,普通老百姓很难承受。估计价格1000流明下降至15~20元,普通消费者或可以接受,而最近两年内替代节能灯也非常困难。除了价格较高,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其中可靠性是个重要方面。影响LED室内照明产品可靠性的决定因素较多,以球泡灯为例,目前外延芯片方面,较为成熟,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封装部分的硅胶材料、荧光粉、散热等问题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散热问题至今解决的不是很好。从技术角度来看,散热问题可以解决,但是会导致价格升高,既要成本低又要过关很难。另外,还有产品的器件、驱动电路、电源等也存在同样的困难。现在市场上一些产品为了降低价格,偷工减料,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价格合理的基础上做到可靠非常重要。
沈锦祥:随着产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人才的集聚,相信原材料、设计、管理等方面的成本都会下降。依据目前的情况,预计LED室内照明市场的爆发应该还需2~3年时间。
周学军:从早期采用到大量采用,价格是很关键的驱动力。从LED室内照明产品成本构成的角度来看,成本降低的最主要环节还是在LED芯片,就高功率LED而言在1mm2芯片上进一步提高出光量,改进封装结构,提高荧光转换效率,缩小分档范围等都会有利于成本的降低。成本的降低是单颗LED芯片成本和规模成本互相作用的结果。
徐连城:我也认为价格和质量是目前LED室内照明推广的瓶颈。LED照明灯具成本主要在LED芯片,不过LED芯片还大有降价空间,可以从继续提高光效,大芯片大电流和新型衬底材料等三个方面来努力。
周详:价格是制约LED照明产品普及的重要因素,而价格又受制于LED成本,从LED室内照明产品成本构成的角度,LED光源部分占了成本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降低大功率LED光源的单位流明成本是关键。同时,更加科学的系统设计(如驱动,散热和光学)同样对总体成本的降低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张立:提高质量,首先要有一定的规范才会有一定的工艺和评价保证体系。需要确定一些技术路线,让企业用同样的技术路线、同样的接口方式、同样的标准尺寸去做才行,但现在大部分是企业各自为战。当然,目前制定这种标准规范的时机还不成熟,还需要时间,而产品的质量保证也主要在于企业。
面对市场:国内外的策略差异
《半导体照明》:当前从国际的视角来看,东芝、飞利浦等大企业已纷纷介入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其发展值得关注。如何看待国外企业待LED室内照明市场的思路或者策略?
徐连城:国内和国外企业对待LED室内照明市场的思路差异比较大。国内的节能一直是政府推动,LED室内照明一般也仅在一些公共场合或政府机关应用,真正用在老百姓家里的很少。因此,国内LED照明企业很多以政府为方向标,一切以满足政府市场为目的,国内的LED室内照明灯具创新还不足(比如LED日光管、LED球泡、筒灯、射灯)。而国外的产品设计理念、创新意识都要优于国内,因为没有本土企业的天然优势,更多的是靠硬实力打响品牌,这点上国内的企业要有危机感。
沈锦祥:与国内企业相比,国外一些大企业在技术研发的规划方面做得较好,甚至未来几年的路都已规划好,而且在认证等方面也投入很大,在上游部分走在国内的前面,这些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另外,国外企业的专注精神也值得学习,像是东芝、夏普,企业实力很强可以多方出击,但他们可以几年专注球泡灯,并做到行业领先,同时有计划、按步骤推出产品。反观国内很多企业什么都能做,都想做,只要市场有一线商机就一哄而上,力量很分散,甚至方向可能都不明确,结果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这是企业发展最应该避免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优中选优的,不论是细分的市场,还是产品,在行业里都做到很好,才会有生存空间。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拥有专注的精神而不被短期利益诱惑很重要。
国际竞争背景下的市场策略
《半导体照明》:国内应以何种策略发展LED室内照明市场?
周详:开放的市场让一些国外大企业纷纷介入国内的LED室内照明市场,给国内LED产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使得国内的LED企业有机会与这些国外大企业在封装、驱动、产品应用等方面同场竞技。近年来,国内LED行业发展势头迅猛,LED外延、芯片、封装、驱动电路以及显示应用、照明控制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非常快,作为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性价比高,适用范围广的LED室内照明产品。另外,LED室内照明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对新技术的引导,对新市场的扶持必不可少。同时,制定相应标准,确保产品性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从雷士的角度,我们对LED室内照明的研发力度非常大,并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专业测试设备也非常齐全。目前已开发一系列产品。
彭万华:推广LED室内照明产品,或许可以先从专卖店、超市等有实力的地方开始,同时政府也应研究发布一些利于推广的具体可行的节能指标、能效指标。补贴产品是最直接、最好的方式,但目前LED的技术一直在发展,技术指标处于不断变动中,价格差别也较大,补贴标准很难定,也很难补贴。
龚伟斌:在LED室内照明的发展策略上,政府层面可以考虑采取一些类似于家电下乡的直接到达消费者的政策,而不是补贴给厂家。另一方面,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对LED这一新型节能、环保光源的了解,加强LED产品的普及工作,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同时也要做好人才建设以及设计行业可共享的研发平台,避免产学研的脱节。
徐连城:目前的市场形态不是很健康,市场不可能永远依靠政府。但目前国内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没有跟上,国内企业应转变思想,提高创新意识,抓好产品品质,关注民用市场,依靠技术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