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次推迟之后,昨天终于公布的*ST科龙(000921)2005年报令业界吓了一跳。公告显示,该公司去年亏损额高达36.93亿元,刷新了国内上市公司年度亏损额之最。
“前董事长顾雏军事件”被认为是导致公司巨亏的主因,公告还首次披露,*ST科龙应收格林柯尔系公司及其通过第三方占用的资金为6.8亿元。
净资产缩水至负10亿元
年报显示,受顾雏军事件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率大幅度下降,导致巨额亏损。去年4月,因顾雏军等人涉嫌经济犯罪,科龙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事导致金融机构、供货商、经销商等对科龙失去信心,科龙融资遇到巨大困难,去年5~9月,科龙几乎全面停产,主营业务大幅萎缩。
另一个原因是发生在前期经营管理期间内所存在的大量坏账、大量欠付费用、不良存货、过度无效投资、资产闲置、经济纠纷等潜在亏损集中在2005年“爆发”。为此,公司大幅计提总额高达14.2亿元的各类资产减值准备。
同时公司还对2004年虚增的利润进行重大会计差错调整,调减年末净资产2.09亿元,这样*ST科龙净资产将一举减少39.2亿元,由此前的28亿元,变为-10.8亿元;而总资产也由2004年末的113.6亿元,缩水到54.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份“迟到”的财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圣平、路清、张睿佳以及监事曾俊洪、白云峰都持保留意见,表示不能保证2005年度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巨亏或为免退市
年报还首次披露了,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报告,科龙应收格林柯尔系公司以及通过第三方占用科龙资金金额为6.8亿元,应付款项为1.31亿元,两者差额为5.49亿元。
据悉,目前格林柯尔仍持有科龙26.43%的股权,科龙相关股权过户手续仍在办理。新东家海信集团承诺,一旦股权过户完成,将立即对科龙展开重组工作,对格林柯尔系公司和第三方占有公司资金的情况进行合法的追讨。
对于*ST科龙的巨亏,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是海信在“甩包袱”,也是海信为保证*ST科龙今年盈利从而避免被摘牌的手段。根据国内上市公司有关规定,如公司2005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在2006年度公司不能实现盈利,公司股票可能会由于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而终止上市。目前*ST科龙的股权过户尚未完成,各债权银行对其股权的冻结也未解除。通过巨亏,海信可以使外界重新认识*ST科龙股权价值,也可推动股权过户,同时还可回应此前要求公开拍卖*ST科龙股权的众多潜在竞购者。
可能市场认为利空消息已经放尽,加上此前科龙股价已跌至谷底,昨天,*ST科龙以2 .25元/股开盘,收于2 .36元,涨幅4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