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中国照明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缘于它拥有一批商业照明制造型企业,以及这些企业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然而,遗憾的是,完善的配套和行业先行等优势未能转变成打造业内强势品牌的优势,反而让惠州、中山等地的商照企业后来居上。因此,在目前商业照明品牌林立的照明市场上,佛山商照企业所处的地位与其发展历史极不相符,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不及雷士等创办时间不足10年的强势品牌,他们所显示出来的霸气还不足以让人为之震撼。
在中国社会及地区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佛山商照企业是继续他们的OEM之路,还是考虑重新对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开辟另一片新天地?
OEM之痛
在外人看来,每月都有一批OEM订单,企业还何愁赚不到钱?企业主不就可以高枕无忧,靠山吃山?但这只是局外人的表面看法。真正的局内人却有说不出的烦恼,“这两年,我给别人做OEM,等于在做亏本生意。”佛山××商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OEM的难言之痛。
痛苦之一:资金压力紧张,货款回笼风险较大。这位商照企业负责人说,该公司每月承接的OEM生产量达到500—600万元,但OEM授权方几乎都要求货款两个月才结算一次。这就意味着,该公司至少要有1500万元的流动资金作保障,这对企业的压力非常之大。这还不算,倘若OEM授权方有一天突然倒闭或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等重大问题,OEM承包方就要倒亏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这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讲,无疑是一次赌资巨大的赌博,而且输赢的主动权不在于自己。
痛苦之二:交货期紧张。OEM授权方生意受挫时,OEM承包方也跟着颗粒无收;OEM授权方生意火暴时,OEM承包方却要为能否按时交货而发愁。一旦交货期未达到对方要求,克扣货款是对OEM承包方的处罚。此外,一些10只筒灯、20只天花灯的零散的补货订单纷至沓来,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而且生产成本会相应地增加。这样做会让OEM承包方得不偿失。
痛苦之三: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如今的OEM利润空间大不如以前,但是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原材料价格也日见上涨,所以我们做得越来越吃力。更气人的是,OEM授权方还故意拿其他工厂的OEM价格和我们作比较,一步步压低我们的供货价格,这更加增加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佛山××商照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痛苦之四:命运无法自己主宰。这位负责人还说:“为他人做嫁衣,意味着你要按照他人设计的游戏规则去做,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如果他这个月没生意做,你也就没生意;他说这批灯质量达不到要求,你又要重新做过;他拖延货款,你只有哑巴吃黄连;他如果有一天说不再和你合作,你就只有这样眼巴巴地独自黯然神伤。”企业的命运无法自己主宰,而企业的明天还是个未知数,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主来说,都是最大的忧伤和哀愁,把钱攥在手里时却有一种无名的忧愁涌上心头。
OEM之痛让不少佛山商照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品牌元素的缺失
佛山商照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国内筒射灯生产基地——南海区。南海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邻近港澳,环境得天独厚,处在广州往粤西、海南、西南的交通要道,境内有321、325两条国道,广佛、广肇、佛开等多条高速公路及广茂铁路。西江、北江干流流经境内,平洲有直达香港的南海港(客货运),还有沙堤(佛山)机场。这些都构成了由公路、铁路、水道、航空等系统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
这种强大的地理优势以及借助珠三角改革开放起步较早等优势,使南海成为照明行业的先行者。目前南海已汇聚了嘉美、伟澳、达美、三和、科泰、光奇、朗士、雷克、品艺、进美、东南、迴龙等众多商业照明成品企业。南海五金压铸配件企业和与之相配套的高、低压配件企业共有200家之多。佛山其他地区如三水区、顺德区等也有部分商业照明成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聚集成就了佛山在照明行业的地位。
尽管如此,2000年之后,雷士、世代等品牌开始异军突起,并呈现出超越之势;2004年后,雷士成为商照领域的一枝独秀,而品上、雷蒙、西顿等商照品牌也后劲发力。他们的崛起慢慢地削弱了佛山商照品牌的优势,佛山商照企业面临着更为被动的局面。
于是,业内人士一直在研究,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佛山商照企业成就业内强势品牌的地位?是受外在因素左右,还是内在因素产生的结果?
因素之一:缺乏品牌孵化土壤和软环境。据业内人士介绍,作为商照领域先行者之一的迴龙灯饰,做出的第一只筒灯所用的材质是用传统月饼金属盒加工而成。尽管制造工艺比较粗糙,反射光效果非常一般,但是这种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产品很快在市场上热销起来。于是,一批家庭作坊式小厂开始了简单的商照产品简单地加工,然后立刻投入市场,立刻获取效益。这种简单的获利方式使商照产品加工工厂的数量逐渐增加,并在国内率先形成一个小团体式的制造群。但是,也正是这种简单的获利方式使企业主们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以加工方式可以获取随之就来的利益。他们很少去思考要不要去培育品牌,如何培育一个品牌,更没有在企业远景规划和定位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因此,品牌孵化的土壤未能堆积起来,而且这片土壤缺少必要的品牌培育养料。加之,在以五金为主的佛山经济结构中,商业照明并未占据明显的经济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有关部门也未对此进行重点引导企业发展、品牌塑造软环境的营造,佛山商照企业就在这种无序环境中任其自行发展。
因素之二:领军人物缺乏品牌意识和战略眼光。佛山商照企业起步较早,当企业主们通过简单加工和OEM能获取一定的利润,完成企业的原始积累后,企业主们没有将所得的一部分利润投入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环节之中,缺乏品牌意识。这也与照明行业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关系。此外,目前佛山商照企业领军人物的平均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受他们的文化背景、从业经历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将企业的未来发展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上来思考,主观与客观双重因素导致他们一直在于产品制造当中。
因素之三:企业缺乏自我突破和创新意识及魄力。领军人物缺乏品牌意识与战略眼光,并不代表所有的领军人物都未曾想过品牌塑造之事,只是他们在形态意识上没有真正地得到改造。他们习惯了按定单安排生产,习惯了专注于内部管理,习惯了简单的合作关系……而自我突破和企业改造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习惯的挑战,因此这需要企业去屏弃旧习惯,接受新生事物。
因素之四:仅有品名还远远不够。《古镇灯饰报》执行总编姚晓宏在一次媒企新春座谈会上将品牌内涵分为四大要素:品名、品级、品味和品德。拿这四大要素与佛山商照企业对比,不难发现,佛山大部分商照企业还只是在品名上被人们所记住。但论品级,佛山商照企业目前尚未进入高端品牌行列,市场地位有待提升;论品味,尽管嘉美、三盟(佛山三水区)、达美、朗士等商照企业的产品无论在材质、款式、功能、质量等方面都可能与雷士、品上等企业的产品不分上下,但它们赋予产品的内涵和人性化元素远远缺失,导致被外界认为它们还只是停留在经营产品这一阶段;论品德,部分产量大,但定位为中低档产品的商照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佛山商照”这一整体品牌,要从本质上扭转这一局面,根治品牌病原,需要有关人士痛下决心、勇气和自我革新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