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夏普,韩国有三星,中国有什么?”
雄心勃勃的中国液晶电视制造商们,每当面对这样的提问,总是表现出几分尴尬和不安。
的确,CRT电视时代,中国完成了彩电制造小国向大国的转型,并初步建立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甚至涌现出了像TCL这样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但是,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液晶时代的快速到来,中国彩电企业刚刚建立的优势大有黄鹤一去不复返之势。因此,建立基于液晶时代新的产业及市场优势,成为中国彩电企业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能否建立基于液晶时代的优势,正在成为中国彩电能否迎来第二春的标志。
和中国经济的强大呼唤更多世界500强企业一样,中国液晶电视产业的发展也呼唤能够扛起“中国液晶”大旗的企业。
近日,TCL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液晶电视“大比武”活动,直接从技术的层面发起对外资品牌的挑战,可视为吹响了中国向液晶强国挺进的号角。长期以来,中国彩电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是技术应用者、追随者的角色,直接导致了中国彩电大而不强的结局。现在,中国企业要做技术主导型企业,逐步与国际主流企业发展战略接轨,无疑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一位市场研究人士一语中的:中国液晶电视产业看起来很热闹,但基本上属于自娱自乐。“中国企业必须实现市场空间与产品竞争力两个根本性突破,才能在未来液晶时代不被边缘化”。
中国液晶军团和国际品牌相比,显然还有不小的距离。比如,2005年第二季度,夏普全球液晶电视销量达到75万台,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00万台,国内所有企业液晶电视销量加到一起也达不到它的一半,这就是差距。
要建立真正的全球优势,需要我们建立全球性思维,并在此思维基础上建立全球化战略。而我们的企业好像更倾向于两眼盯着国内市场。“内不强则无以谋外”,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并逐步建立中国产品的国际品牌形象至关重要。现在就需要中国彩电企业做到的是:尽快实现“价格竞争型企业”向“技术和品牌竞争型企业”转型。
因此,等到全球液晶电视消费者说起夏普、三星,而不忘带上中国企业名字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说自己真正强大了,而今天,我们依然奔波在通向强大的道路上,而不是到达了强大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