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参加科技部组织的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博览会时,合肥源辉光电子有限公司吕晓峰的确很孤单。偌大的展厅,吕晓峰没有看到一家安徽企业的身影,就连中国科技部LED联盟网组织的相关活动上,也没有安徽一家企业参与。这深深刺痛了欲在LED照明产业有所作为的吕晓峰。回到合肥后,吕晓峰开始四处奔走,一方面向人们宣传普及LED知识,另一方面圆自己固执认为LED一定会在安徽大有作为的梦想。“安徽毕竟有100个亿的市场空间啊!”吕晓峰坚持认为。
1500亿市场的诱惑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做过一个专项调查,我国照明用电每年在3000亿度以上,用LED取代全部白炽灯或部分取代荧光灯,节省1/3的照明用电,就意味着节约1000亿度,相当于一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三峡工程全年的发电量。
同样,美国能源部也有一个类似的预测,到2010年美国一半的白炽灯如果由LED取代的话,仅节约的电费就达到350亿美元。在使用寿命方面,LED采用固体封装,结构牢固,寿命达10万小时,是荧光灯的10倍,白炽灯的100倍。在环保方面,用LED替代荧光灯,避免了荧光灯管破裂溢出汞的二次污染。
目前LED的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在城市建设方面,现在很多城市的楼宇都是依靠高功率射灯勾画建筑轮廓,非常耗电。近几年电力紧张,城市亮化工程不得不停下来。利用LED将建筑轮廓勾画出来是完全可能的。
在汽车等高端应用领域,LED的市场空间正在飞速成长。有资料显示,目前欧洲80%以上的汽车采用了LED照明。例如普遍采用的高位刹车灯,由于LED反应速度比传统白炽灯快一个数量级,相比传统白炽灯可以给后车增加0.3秒的反应时间,可以大大降低追尾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目前,科技部已经批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以及深圳作为产业化基地。今年6月,深圳“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在宝安区光明高新技术园区奠基挂牌,产业基地的目标是——至2010年,上、中、下游及应用产品企业超过200家,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亿元,创汇超过25亿美元。
有关人士估计,到2010年,整个中国LED产业将超过1500亿元的规模。
安徽民企瞄准LED
每次和别人聊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吕晓峰总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合肥一家研究所有着很好待遇的吕晓峰从不甘寂寞,去年的一天,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我国目前已将大连、上海、南昌、厦门、深圳纳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建设,以期形成有优势、有配套能力、有公共测试服务的产业集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条新闻的时候,一直对LED技术有所研究的吕晓峰就琢磨着自己如何在这方面干什么事情。他这一琢磨不当紧,几个月的苦心钻研,一项针对LED核心技术的恒流电源技术难题在吕晓峰手中攻克了,现在已经申请国家专利。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个项目,吕晓峰注册成立了合肥源辉光电子有限公司,源辉原意就是将LED光源在安徽放出光辉。这是安徽成立的第一家专业从事LED技术的民营企业,也是安徽唯一的一家。
令吕晓峰欣喜不已的是,公司开发的LED系列产品在安徽一面世就广受欢迎。今年6月,合肥市芜湖路灯饰工程启动。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办公大楼位于芜湖路边,长约20米,宽约30米,共5层,高约15米。在原设计方案中大楼轮廓照明拟采用400W和500W的泛光灯各五盏;这种方案的用电量、维护工作量均较大,每日仅泛光灯的用电量就达18度,一年的电费约3500元人民币,每年的人工维护及维修费用1500元人民币。现工程采用18盏12W的大功率LED泛光灯,用于向楼体投光,体现大楼轮廓;采用该方案后,LED泛光灯每日的用电量仅为0.96度,一年的电费约186元人民币,每年的人工维护及维修费用约为200元人民币;其节约效果十分明显。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吕晓峰对事业充满信心:“明年我们准备参加广交会,让人们知道,安徽的民营企业也能在LED领域有作为!”民企投资能否事如所愿?
“我们现在做的大量工作是普及知识,在市场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很多政府部门无法接受我们所宣传的节能,认为节能与他们无关,所以我们的客户只能转向民营企业”,吕晓峰对此也很困惑。
科技部有关人士指出,社会观念的转变是推广和使用LED技术的前提条件,建设节约型社会,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责无旁贷。
专家认为,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LED产品关键技术尚待掌握,而我国无论在材料、设备、芯片还是在封装技术、应用技术方面都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产业链结构也不合理,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因此政府应加大LED产品研发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LED产业的同时,扶持他们和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做好产品产业的攻关,迎接LED产业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