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帮助中心   收藏本页
会员登录  |  注册新用户
首页>行业动态>英科学家发现蝴蝶翅膀是天然发光二极管

英科学家发现蝴蝶翅膀是天然发光二极管


添加时间:2012-05-30 | 返回首页
更多

    英国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研制发光二极管(LED)方面,科学家远远落在了自然造化的后面。科学家发现,非洲燕尾蝶漂亮的双翅处理光线的原理竟然与数码显示器的原理相类似。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日前报道,非洲燕尾蝶的翅膀底色为黑色,上面点缀着明亮的绿色和蓝色斑纹。研究人员发现,非洲燕尾蝶的翅膀上覆盖着细微的鳞状物,这些鳞状微结构吸收紫外线后,又将其重新发射回去。那些被重新发射的光线与蝴蝶翅膀上的荧光色素相互作用,就产生了明亮的蓝绿色。相隔长距离的蝴蝶用这种明亮的颜色进行相互沟通。
  发光二极管的微孔

  发光二极管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被发明出来,如今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电脑和电视屏幕以及红绿灯等都利用了发光二极管原理。但当时的发光二极管并不是非常亮。虽然它们可以产生出许多光线,但其中大部分不是在装置内部被截留了,就是从旁边发散出去,光也因此变淡。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工程师们给发光二极管配备上了一些可以反射并引导光线的微小的“镜子”,才算找到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的方法。同时,工程师们还在二极管内部加上了一些细微的小洞,以防止光线被截留。


                           非洲燕尾蝶翅膀上鳞状物的光学显微图象

    蝴蝶翅膀——天然的发光二极管

  科学家在研究非洲燕尾蝶的时候,发现其翅膀上的鳞状覆盖物和发光二级管之间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蝴蝶翅膀上的鳞状覆盖物内包含着一些被称为“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s)的微小结构,而这和发光二极管中的微孔的作用机制非常类似。对此,研究人员之一的英国埃克赛特大学专家皮特表示:“(这些鳞状物)可以防止荧光光线在鳞状物内部被截留,同时也能防止光线向侧面发散出去。”

  另外,这些鳞状物的下方也有一个专门的“镜子”,这与发光二极管中的微小的“镜子”作用非常相似。

  报道说,此项研究被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科学》杂志上。


站内导航

注册帮助 | 国际LED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LED网 | 中国LED网 | LED照明 | LED显示屏 | LED灯 | LED路灯
服务热线:(0755)36527366,(0755)36527388  | ©200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互联网
协会网络诚
信推进联盟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
网传播文明
网站版权所有:深圳鼎盛创媒 | 粤ICP备07055621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内容,凡注明署名的,其版权属于署名者所有,转载请注明署名。
本站未注明来源ledwang.com之稿件均为转载稿,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发邮件与ledwang.com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