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LED)的新用法不仅仅在于照明用途”。在2005年11月30日~12月1日于东京召开的“LEDEX Japan 2005”上,日本山口大学工学院专职研究教授田口常正发表了医用LED的研究成果等,同时强调,由于可利用LED进行诊断及治疗,因此面向医疗器械的LED市场将会扩大。田口在日本山口县宇部地区的知识集群创建项目(Knowledge Cluster:日本文部科学省项目之一,以地方自治体为主导,以大学及研究机构等为核心,依靠研究机构及研发企业进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革新)中,全面负责白色LED及近紫外LED医用技术的研究。
“照明用白色LED在医用领域并非万能”
在医用LED的使用方法方面,田口提到了在内窥镜上的应用。田口表示,通过内窥镜光源采用白色LED(使用由田口开发的近紫外LED芯片),可忠实再现对象物的色彩,而且在内窥镜前端配备近紫外LED,还可击退人体内的病原菌。 田口通过在近紫外LED芯片上结合使用可将近紫外光转换成桔黄色、黄色、绿色及蓝色的4种荧光体材料,获得了白色光。如果以“白色指数(与阳光间的光谱差异评测值,与阳光一致时为0)”比较,该白色LED为1.03,远远小于蓝色LED芯片与黄色荧光体材料结合的普通白色LED的8.21,因此光谱与阳光较为接近。而且这一指数也比荧光灯的5.31及HID灯(高强度放电灯)的3.27要小。“业界普遍认为,如果白色LED的发光效率超过100lm/W,面向照明器具的白色LED的市场就会迅速扩大,从而就会开始开发具有高输出功率的白色LED。不过,只在亮度上达到要求的白色LED并不是万能的”(田口)。田口认为,并不能肯定地说普通白色LED已经满足了医疗一线的需求,只有满足这一需求,面向医疗器械的白色LED的市场才能迅速扩大。
可杀灭幽门菌
在近紫外光对病原菌的治疗效果方面,经实验证实,利用近紫外LED进行紫外光照射可消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等幽门菌。幽门菌可导致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等疾病。据说通过对使用玻璃器皿培养的幽门菌照射2个小时的中心波长为400nm~410nm的光,消灭了幽门菌。一般情况下,要想消灭幽门菌,需要利用药物进行多日治疗,而使用近紫外LED,只需短时间的光照射即可完成治疗。
如果向人体内照射紫外光,存在对体内细胞造成不良影响的危险。对此,田口表示,如果使用波长为400nm左右的接近可视光的近紫外光,就几乎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