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的LED(发光二极管)正在向白炽灯发起挑战。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照明新时代。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LED已经十分熟悉。在计算机、音响设备的控制板以及各种显示器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红、黄、蓝等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不停地闪烁,为我们指示着机器的工作状态。如今,现代照明需要我们在已经开发出红色光、黄色光和蓝色光的基础上,再生产出能够发出白色光的发光二极管。
为了得到发射白色光的LED,科学家设想出了三种方案:一是通过红、黄、蓝三种光的混合,产生白光;二是通过蓝光光子触发磷光剂,发射白光;三是综合前面两种方法,设计一种“光子再循环”装置生产白色光。经论证,三种方案都可行。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找出最简捷、最便于生产、最能出效益的方法。为此,人们正在努力探索。
实验证明,利用LED照明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因此,它比现在普遍使用的白炽灯有着更多的优点。众所周知,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使人类告别了夜晚的黑暗,进入电气照明时代。但是,白炽灯通过把钨丝烧红、发光,供人照明。钨丝烧红时,有3000℃高温。钨丝在高温下不断发光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被气化。当它气化到很细、最后断开时,这只灯泡的寿命也就结束。有人统计,一只白炽灯只把自己消耗电能的12 %-18%转化为光能,其余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这样一种发光方式,使白炽灯在所有用电照明灯具中电能利用率最低。而且,白炽灯是在高温下工作,它的使用寿命通常不会超过1000小时。而对发光二极管来说,发光效率能够达到白炽灯的50至100 倍,使用寿命可达5万至10万小时,也就是5年至10年的时间。这样看来,两者对比十分悬殊。
另据报道,科研人员最近还研制出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将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技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目前的发光二极管,由无机结晶结构材料加工而成。而新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则用塑料聚合物替代结晶结构材料。由于塑料聚合物材料的厚度可以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用来加工制成的发光装置,会如同纸一样薄。同时具有运行速度快、重 量轻、亮度高、用电数量少等优点,而且非常坚固,具有非凡的抗冲击性。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问世,不仅用于照明,在笔记本电脑、高清晰度电视、个人数据助理器和第三代无线上网电话上,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