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赛迪数据有限公司承办的“2005年第六届CCID中国手机用户满意产品调查结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根据调研结果,经专家评审,海尔、波导、夏新等国产品牌脱颖而出,荣膺2005年度“用户满意品牌”、“用户满意质量”等多项大奖。
这样的消息无疑给身处寒冬的国产手机带来一股暖意。而就在这此前不久,国产手机阵营也传出利好。在中移动新一轮定制手机测试中,国产手机再度入围。 此次入围中移动定制名单的为国产手机厂商夏新的两款直帅系列手机A310和A320。此外,波导、联想亦正在密切关注和参与运营商定制手机的活动。
事实再次证明,国产手机的前途不是不行,而是可行,市场是多变的,机遇总是存在的,没有永远的优势,也没有永远的劣势,国产手机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让事实来说话。
国产手机的崛起并不遥远
国家政策为国产手机开绿灯 目前,虽然国产手机身陷市场占有率下滑之痛,但终有一天国产手机会再度崛起,国家政策的扶持成为国产手机的坚强后盾。信息产业部与发改委联合国家工商总局、海关、国税局、国家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在9月份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治“黑”行动,起因正是“黑”手机泛滥导致国内手机厂商业绩不佳的一个原因。此外,在3G研发方面,波导和中兴等国产厂商还得到信息产业部的巨额基金资助。
3G,机会不容错过 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预测,从2006年到2010年,我国的3G用户将会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10年,我国的3G用户将会超过2000万。在3G时代,国产的TD-SCDMA技术方案成为世界的三大标准之一。因为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国产企业无需跨越技术壁垒,而与世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3G终端研发上,国产手机积极进取,夏新、联想等纷纷推出的3G手机让人相信3G终端将不会再是制约中国3G时代来临的瓶颈。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凭借中国在制造上的低成本优势,没有技术标准壁垒禁锢的国产手机厂家一定会真正起飞。
本土优势挑战品牌优势 目前洋品牌的优势主要在于研发优势和品牌优势两方面,但是国内手机本土优势却是洋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国产手机在产品研发方面的优势,就在于更加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习惯和需求。如果能将对消费者的理解融入到产品功能和应用的设计开发上,国产手机同样能赢得市场,海尔超级智能娱乐手机PCX的成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PCX手机之所以大受高端时尚人群的欢迎,正是源于海尔手机对高端用户手机应用时尚需求的敏锐把握以及整合各种高端技术的能力。
海外市场为国产手机提供广阔的舞台 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的同时,国际市场也为国产手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手机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再加上部分的欧美市场,为国产手机厂商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我国手机出口量不断上升,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呈上升趋势。据海关方面的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国产品牌手机总计出口量已经超过600万台,接近去年同期的2倍。其中波导出口手机372万台,占整体国产品牌手机出口总量的66.22%;素来以自有品牌闯荡海外市场并取得不俗业绩的海尔手机出口34万台,占6.04%出口份额。
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乃用兵之道,国产手机要想再次崛起,除了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之外,还需要在劣势方面有所突破。
国产手机需要的三个突破
首先要突破心理障碍,调整心态,积极应战
在国内手机市场发展初期,一些国产手机厂商急功近利,通过贴牌的方式推出自己的产品,正是这种投机的心态使国产手机厂商都忙着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赚钱,而忽视了对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及时跟进。由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同时售后服务又跟不上,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从而破坏了国产手机的品牌形象,导致了瞬间辉煌后的挫败。在经历了这一教训之后,国产手机应该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脚踏实地,加强对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迎接洋品牌的挑战。
其次要突破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缺乏手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一直是阻碍国产手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国产手机企业与国外跨国手机巨头的主要差距之一。没有核心技术,就跟不上产品的更新换代,就难以跟上市场需求,无法及时推出主流的新产品。在我国手机产业由粗放扩张期向精品竞争期转型的重要时期,突破技术壁垒,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国产手机的重中之重。
第三要突破市场,做好品牌营销
2005年,手机市场细分向更高层次发展,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定位是成功的关键。赛迪数据认为一个好的品牌,必须放弃其物理表现,存在的是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品牌有无竞争力,不仅仅是体现在质量等物理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于对消费者个性化、人文化、零距离接触消费者等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上。对众多的国产手机品牌而言,利用本土优势,做好品牌营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手机市场值得期待,有多媒体娱乐手机和智能商务手机的谁主沉浮,也有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博弈春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