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打印机市场而言,2007年是扑簌迷离的一年,这种境况可能要持续到2008年,乃至2009年。尽管全球IT产业都处于低潮,但事前人们对2007年打印机市场却普遍表现出谨慎乐观的预计。而结果却表明,事前被认为是明日黄花,以致于媒体都懒得一提的针式打印机却茁壮成长,焕发第二春,针打必死的预言者又成为球王贝利的乌鸦大嘴;而普遍被人们看好的激打市场却疲态尽显,产业的升级让激光打印市场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四射,竞争的惨烈让这个市场充满了变数……值得一提的是,LED阵营在市场的搏杀中初露峥嵘。
针打不死
针式打印机是打印机的先驱。在很长的时期内,世界打印机市场都是针打一统天下。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到今天,技术已经经历过无数代革新,针打市场依然熠熠生辉,而主导这个市场的依然是世界打印机技术的先驱或领先者,比如OKI。
屈指算来,针式打印机从9针到24针,再到今天在很多领域被激光打印所取代,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尽管如此,针打也没有像很多人预料的那样趋向死亡,反而更加茁壮,充分体现了打印机市场空间的巨大以及应用需求的无处不在。针式打印机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它低廉的价格、极低的打印成本以及易用性是分不开的。但是,相对于激光打印,针打较低的打印质量、较高的工作噪声是其无法适应高质量、高速度的商用打印需要的症结。因此,现在只有在银行、超市、医院、交通等窗口行业可以看见它。
市场总是存在匪夷所思的一面,中国市场更加如此。针打必死的预言是7年前提出的,7年过去了,针打没有死,而且根据调查机构的结论,不仅不会死去,反而在未来几年有所发展,市场总容量还会有所增长。这种发展、增长的动力首先来自于票据机的销售;其次来自于存折机的销售。一方面行业用户对针打有着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们具有不可替代性。近两年一些厂商一直在设计、推广一些解决方案,试图以激光机来替代专业针打机,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得到行业用户的认同。
众所周知,激光机做不到多层打印,其打印方式是连续打,不是复写,另外对打印厚度的要求也更为苛求;如果用户采用了激打解决方案就得改变后台系统,将针打后台系统变为激打后台系统,对银行、证券、保险、邮政等打印需求大户而言,投入会非常高。这是用户不能接受的;此外,一旦用户采用了这些解决方案,就得使用这些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的专业纸张,以后就会受制于这些供应商,这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讲,也是不可接受的。这些都是用户无法割舍针打的原因,与针打存在的无法改变的瑕疵,以及激打的优越性无关。因此,在中国市场,针打不仅不会死去,反而有可能会在未来长达10多年的时间内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其中的流变现在无法预料,但总体趋势是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
囚笼困境
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无论针打,还是激打,目前都在市场的囚笼中徘徊。在IT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作为计算机外设产品,打印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冲击。在需求尚未释放,新一轮更新换代还没有到来之前,这个市场是温吞、沉郁的,竞争却空前激烈。
从去年年初开始,各家打印机厂商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来自于市场的疲软,其次来自于对手的压迫。还有技术革新的困境、产品的日趋同质化、渠道管理和品牌建设的成本日益提高,用户们也变得越来越挑剔,需求变得日益复杂。
在这种局面下,有一个打印机厂商的表现引起业界的关注,这个厂商就全球知名的商用打印解决方案的供应商OKI公司。2007年1月,OKI打印机日本总部发布消息:包括针式打印机、黑白LED打印机及彩色LED打印机在内的商用打印机的累计上市数量达到3,000万台。与此同时,国际数据公司(IDC)对2006年打印机市场的统计数据表明,在针打领域,OKI跃居中国市场第二;在彩打领域,OKI获得了超过业界平均增长速度10倍的增长。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件事有两点值得重视:1、OKI打印机发展后劲十足,与其他厂商疲态形成对比,表明OKI加强中国战略是卓有成效的;2、在全球范围内,OKI独有的,以环保、节能、长寿为主要特征的LED打印技术正逐步得到用户认可。
LED在中国打印机市场并不普及,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还没有太多LED打印机产品。而那些厂商似乎还不急于把这种"绿色"的新技术推向市场--通常,在新技术的应用上,中国都要比发达国家慢上半拍。这显然是不少国际厂商的一种市场策略。这种策略被OKI所摈弃,一方面因为它从来没有对中国市场有所保留;另一方面,LED打印技术在中国市场确实到了该广泛应用的时候了。
点亮光明
LED又称发光二极管技术,是全球最早的也是最先进的成像技术之一。上世纪90年代后,从婴儿期走向成长期的LED技术在全球空前高涨,LED技术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以OKI为首的打印机厂商推动LED技术在打印成像应用中走向成熟,并与激光打印技术并称为数码打印成像的两大基石,业界也称这种数码打印为页式打印。目前,页式打印成像模式被LED和激光打印技术(Laser)所垄断,在全球彩色打印机市场上,两大核心技术把主流厂商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以OKI为主倡导的LED成像打印技术,另一个则以HP为主倡导的激光打印技术。IDC数据表明:2006年,OKI彩色LED打印机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
LED与激光打印技术存在明显的不同。首先,两者在光扫描成像方式上不同。比如OKI彩色打印机的光扫描成像采用了密集LED阵列为光发射器,将数据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并照射到感光鼓成像。而激光打印技术的成像过程是将全部的数据信号传送给一个光反射装置,发射出的光线经过旋转的多棱镜发射后成像于感光鼓上。前者的优势是确保打印速度更快捷,分辨率显著提高,光反射误差率、衰减率大大降低。其次,LED技术所产生的打印点很小,不仅可以在文字打印时将黑色小字等细微笔划变化表现清楚,还可以在打印图像时将图像中细微的层次过度表现清楚。而激光打印机的光源被繁杂、密集地排列在一个大容器中,容器高速旋转很容易使激光束发生偏转;再次,LED成像系统比激光打印系统简单,光源寿命较长,使用更为可靠长久;第四,LED成像技术节能、节电而且没有臭氧等异味产生。
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说,LED打印机适合商用办公环境,对普通商务和行业用户来说,LED是不错的选择。而且随着LED打印机技术的发展,LED打印机会克服自身的缺点,从而成为主流打印机。
显而易见,从技术的角度看,LED成像技术在很多方面比激光成像技术更有优势;而从应用的角度看,LED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用户的青睐,则因为其节能、绿色环保、长寿的特性。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倡导环保、技能,鼓吹"绿色产业"。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表现尤为突出,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政府已经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战略。而LED技术因其高效的节能、环保特性成为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得到中国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为加速LED技术应用普及和产业化,从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部门就把LED作为一项重大工程。
此外,激光打印阵营也有变革趋势。自从今年8月份国际空气质量与健康实验室(ILAQH)检测出13款"释放高危害颗粒"的激光打印机,引发"激光打印污染门事件"后,导致激光打印机厂商进行深刻反省,环保打印也因此提上日程。由于LED在成像过程中不会产生臭氧,对办公室空气污染的控制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人们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这种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最近有消息称,富士施乐近日也在日本发布了采用自有技术的LED打印头,并推出数款LED彩色打印机,勿庸置疑,富士施乐也认定LED是一项前景光明的产业,LED的技术地位也进一步得到确定。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目前激光打印机依然是市场的主流,但随着LED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在全球政府大力倡导环保、节能意识的推进下,LED打印成像技术一定会被广泛应用,在未来大放光彩。
OKI:不事张扬的豪门
毋庸置疑,激光打印技术是目前彩色打印市场的主流。在这个阵营里,厂商品牌十分强势,市场较为认可。但这并不妨碍以OKI为首的LED阵营大张旗鼓地推进LED打印成像技术。尽管很可能会带来市场方面的损失,但是OKI坚持认为,作为全球打印技术先驱和LED打印成像技术的始作俑者,它有责任让全人类分享代表着未来方向的绿色打印技术,并作为企业公民,为节能、环保事业做一些贡献。
OKI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在中国,和激光打印阵营厂商相比它的品牌还不够强势,因而无法在短时期内全面引领世界打印潮流。尽管如此,OKI还是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全线彩色打印中应用LED打印成像技术。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导致OKI打印机在全球市场上销量的上扬。在中国市场,LED打印被许多理解它的用户所推崇,而对于更多的用户而言,理解、接受LED打印还需要时间。简而言之,目前,他们在理解和观望中,他们并不确定LED技术是否会成为市场主流--在中国,人们通常信奉主流。
主流的产生常常源自于品牌的强势宣灌,在这方面,LED的倡导者们似乎做得还不够,比如OKI。从全球打印技术领导者的角度看,OKI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公司。它是全球打印技术的领导者之一,它的产品素来以高品质、高稳定性而著称,它的用户通常十分忠诚。有人评价说OKI是不事张扬的豪门,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
最近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讴歌:急需中国树品牌 豪华却不张扬低调却有品位》。讴歌(Acura)实际上是日本本田旗下比 Lexus更豪华的车型,专门为攻占北美市场而诞生。
尽管讴歌进入中国市场也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而言,它仍然是个非常陌生的汽车品牌。文章的作者评价说: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所以,讴歌要努力使人们了解自己。
讴歌很容易使人们与同样不事张扬的OKI做比较。多年以来,OKI一直恪守自己的高贵品质,为中国市场提供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却难以惠及更多的用户。这显然是OKI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LED是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