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帮助中心   收藏本页
会员登录  |  注册新用户
首页>行业动态>如何创造制造业的“新常态”?!(一)

如何创造制造业的“新常态”?!(一)


添加时间:2015-08-24 | 返回首页
更多

  近年来,“新常态”已成为中国经济最热关键词。中国原先以出口和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转向内需消费为主;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要向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化时代”过渡。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性看似在被削弱。然而,纵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贡献下降是一个普遍而必然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在大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被撼动。例如美国政府近期就宣布要复兴美国制造业,将“美国制造”带回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意识到制造业对创新和就业的重要贡献。


  与服务业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相比,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更加重要。2013年制造业占GDP比重将近30%,制造业整体收入达9万亿元,2008年至2013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16%。此外,制造业为全社会提供1亿多个工作岗位,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之一。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保障和就业角度,制造业对中国经济依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我们更要关注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能源价格优势在降低。过去低廉的能源价格是中国制造业的先天优势,特别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然而BCG全球制造业指数研究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中国工业用电价格上升了66%,而天然气成本更上涨了132%。同时,全球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工业用能源价格虽然低于德国,但仍显著高于美国。以天然气为例,中国2013年含税工业用天然气均价约为每立方米0.3美元,而美国天然气含税单价仅0.13美元。

  此外,中国能源价格机制存在先天不足,价格传导机制不能正常工作,终端用户不能感受到上游能源成本的变化,整个产业链被阻断,这意味着短期内相对紧俏的资源性产品会有所上升,而一些下游能源相关制造产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相比之下,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全面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逐步降低。美国能源要素成本降低和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重要的一点在于:虽然中国煤炭储量丰富,但出于环境考虑,并未对其进行广泛使用。除页岩气外,中国没有大量的清洁能源。同时中国尚未对页岩气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对清洁环境的追求,中国的能源价格将继续上涨。

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升值了近25%,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的货币则兑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投资中国,但同时也极大地侵蚀了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中国在服装等传统出口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均有所下滑,而越南、孟加拉国和墨西哥等国则开始赢得更大的份额。总体而言,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的上升步伐已经放缓,而在欧美的市场份额已经停滞甚至开始下滑。


供应链效率有待提高。目前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端效率较低,无论是从ERP、MRPII等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是从物流、仓储等外部资源的支持上,中国制造商与跨国制造企业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提升供应链物流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是加强制造业的关键之一。中国总体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近20%,而美国这一数字为9%。也正因此,GDP中约有22%是由存货构成的,相较美国10%的水平,整整多了一倍。


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面对印度、越南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优势的竞争压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面临进一步被稀释的威胁,并且已经出现逐渐被取代的趋势。如果中国企业一方面丧失制造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又始终落后于发达国家,那么,中国制造业会在国际分工中被动地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制造业升级势在必行,主要路径有以下两条:
供应链变革:从最低成本国到最佳成本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企业注意到仅仅关注劳动力成本是不够的,应该将生产多要素的综合情况加以通盘考虑。全球市场的透明化、自由贸易以及便捷的信息交流使得企业能够从世界各地方便地采购各类商品,中国已不再是全球采购中那唯一价格低廉的目的地。
另外,随着工业在欧美国家的日益发展,制造业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采购需求增加,中国单纯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已远不能满足需求。BCG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博士(Hans-PaulBürkner)对此评论道:“对于中国来说,其制造业一开始是得益于低的劳动力成本,但是现在已经逐步发展起完整的生态体系——比如数以百计的制造商为苹果(Apple)提供零部件,然后再完成组装。所以,认为能够把制造业、工厂完全移向东南亚或是非洲,只是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现代制造业事实上需要一整个生态体系:好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这些都需要有机地组合到一起。所以我认为,中国仍然会是制造业大国。当然会逐步迈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部分;同时,一部分低附加值的活动会转移到越南、缅甸、印尼,但是仍然会是通过全球供应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此,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将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最有力途径。


来源:慧聪led网


站内导航

注册帮助 | 国际LED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LED网 | 中国LED网 | LED照明 | LED显示屏 | LED灯 | LED路灯
服务热线:(0755)36527366,(0755)36527388  | ©200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互联网
协会网络诚
信推进联盟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
网传播文明
网站版权所有:深圳鼎盛创媒 | 粤ICP备07055621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内容,凡注明署名的,其版权属于署名者所有,转载请注明署名。
本站未注明来源ledwang.com之稿件均为转载稿,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发邮件与ledwang.com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