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帮助中心   收藏本页
会员登录  |  注册新用户
首页>行业动态>如何创造制造业的“新常态”?!(二)

如何创造制造业的“新常态”?!(二)


添加时间:2015-08-24 | 返回首页
更多

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渐失 

  近期推出的BCG全球制造业指数研究将出口排名世界前25位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进行了量化比较。报告选取了工人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汇率水平作为决定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国制造业的突出比较优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红利消殆尽,这一优势在不断流失。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劳动力总量达到峰值,之后将慢慢下降。同时,在15-35岁的人口群体中,农村人口占比在不断减少,而城镇年轻劳动力对收入的期望在不断提高。此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而中国在2005年达到了7.6%,实际上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出现的东南沿海中小型制造企业“用工荒”已经凸显出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问题。

  工资水平的飙升也是劳动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BCG全球制造业指数研究显示,2004年,中国工人经生产效率调整后工资不到同时期美国工人平均工资的1/4,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然而在10年内,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飙升近三倍,而同期美国工人的工资只上涨了27%。


  生产效率增速下滑且低于成本增长增速。中国制造业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中国当时拥有1亿工人,美国是由1000万工人完成的,这个数字说明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较为低下。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生产率也有了飞速提升。据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测算,2004年之前,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平均增速能达到15%。然而从2005年开始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生产效率增速较前期有明显下滑,基本维持在5%-10%的区间。与此同时,工资水平和能源价格等成本却快速增长。例如2011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生产效率较2010年增长6%,但制造业工资增速为15%以上。

  应该指出的一点是,盲目追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一项危险之举。这样的优势将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而逐渐消失。同样的情况曾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和七八十年代的韩国身上。中国的幸运之处在于,庞大的劳动力储备使中国得以将低成本的优势维持足足30年。除印度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在劳动力储备方面与中国相媲美。由于大量制造业工作岗位寻求的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因此越南等中小国家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劳动力成本明显上涨的情况,这将使那些率先来到这些市场寻找低成本劳动力的企业再次重新考虑他们的选择。

工业4.0: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工业4.0的概念源于德国,它是指20世纪70年代制造自动化技术之后的第四波工业创新浪潮,它以自动机器人、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九项数字工业技术为基础。在这次工业转型中,传感器、机器、工件和IT系统将在整条价值链上融合到一起。这种实体设备与互联网相互连接的制造系统能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对错误进行预判,并能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工业4.0技术将大大提升制造效率,推动经济转型,改进劳动力就业结构,并最终改变公司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企业已开始采用工业4.0的相关技术,争夺新时代制造业霸主地位的技术竞争已拉开大幕。BCG分析预测,德国制造业因生产效率提升创造的产值达900亿-1500亿欧元。除生产资料以外的可变成本将降低15%-25%。工业部件制造企业将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提升(20%-30%),例如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率将提高10%-20%。
面对工业4.0浪潮,中国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寻求技术升级,否则在工业3.0时代裹足不前的中国企业必将被强大的竞争对手所淘汰。可喜的是,尽管技术一直不是中国制造的优势,但在一些新技术的引进中,中国并没有落后于传统的工业强国。例如中国制造企业的机器人技术采用速度比其他国家更胜一筹。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以及韩国的机器人技术采购量占全球总量的近80%,这一比例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保持稳定。而BCG的分析研究显示,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前沿的国家,将在劳动力成本节约方面获得最大收益。按正常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并扣除其他生产力提升手段所带来的成效后,到2025年,先进机器人技术预计将使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降低18%-33%。在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技术市场之一——中国,自动化生产的进一步普及将对工厂薪资的迅速提升和制造工人招聘难度日益加大所造成的成本竞争力下滑起到有力的缓解作用。今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升级制造业的坚定信心和承诺,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工业4.0技术的浪潮已开始席卷全球,对于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转型机遇。无论接受与否,中国制造企业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力争成为乘风破浪的弄潮儿。


来源:慧聪led网

站内导航

注册帮助 | 国际LED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LED网 | 中国LED网 | LED照明 | LED显示屏 | LED灯 | LED路灯
服务热线:(0755)36527366,(0755)36527388  | ©200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互联网
协会网络诚
信推进联盟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
网传播文明
网站版权所有:深圳鼎盛创媒 | 粤ICP备07055621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内容,凡注明署名的,其版权属于署名者所有,转载请注明署名。
本站未注明来源ledwang.com之稿件均为转载稿,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发邮件与ledwang.com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