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家装业的兴起,蓉城灯具市场正像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也许是因为灯具作为家庭装饰装修中的一个小环节的缘故,所以,花费了二三千块钱来购买灯具,许多消费者往往对此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近日,记者与一位灯具行业资深人士唐先生一起,深入蓉城灯具市场的调查走访,在揭开蓉城灯具市场的“猫腻”的同时,蓉城灯具市场的3大“怪”现状才逐一浮出水面。
第1怪:产地9成同源 在成都,9成以上的灯具市场的产品都来自一个地方———广东古镇。记者了解到,古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西北面,毗邻港澳,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重要腹地。 灯饰产业在古镇并没有传统渊源。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有两家镇办企业将几个零件组装成简单的环形灯管、吸顶灯、台灯、应急灯等产品,由于效益很好,该镇的一些农民便开始仿效。如今已汇聚了古镇生产的射灯、水晶灯、台灯、吸顶灯等8大系列近万个花式品种,被人誉为花式品种最多的世界灯饰中心。 为何成都的灯具市场对古镇情有独钟?“价格便宜噻。”唐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在古镇有1400多家生产企业,当然难免良莠不齐。由于灯具产品在外形、产地上大同小异,于是,很多“精明”的老板便从那里进回一些不知名的灯具,以攫取高昂的利润。
第2怪:价格“折中折” 那么,灯具的价格“猫腻”到底有多深?“价格‘折中折’已经不再新鲜了。”唐先生给记者介绍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比如,消费者做家装时到灯具市场看灯饰,一般情况,商家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选好灯饰。这时候,消费者会很自然的逐一“砍价”。一般情况,一组灯饰的价格从最初3000多元,消费者选好、“砍”好以后大概就在2000多元了。 这时,如果消费者就这样成交,那么商家就笑欢了。所以,很多精明的消费者都会在全部选择完灯饰并算好价格后,还要要求商家“打折”。很多商家在这个时候都会再“打折”100至200元下来。这样一来,原来3000多元的价格就已经“缩水”过半。 “那么,商家还有没有赚头?”记者非常纳闷。“当然有赚头。”据唐先生介绍,虽然成交量在2000元左右,但是,商家的成本算下来也就是在1000元左右! 唐先生还介绍说,如果是家装公司带着消费者来购买灯具,这里面的“猫腻”会更深。
第3怪:产品真假难辨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璀璨”的水晶灯是灯具市场中的贵族,价格不菲,普通的灯具上千元就很难卖得动,而对于水晶灯来说,千元才是起步价。然而,市场上的灯具真的是水晶制成的吗? “消费者用水晶的价格可能买到玻璃!”唐先生对此做出了解释:水晶其实就是玻璃的一种,水晶灯就是水晶玻璃灯。据有关权威专家介绍,水晶确实是一种提纯品,按照铅的含量多少其价格高低也是不一样的。纯度越高价格就越贵。 于是,在暴利的吸引下,许多商家就利用玻璃打磨制成“水晶灯”,并贴上与纯度很高的水晶灯价差非常大的标签,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就稀里糊涂上了当,这一现象在许多的灯饰市场一直存在。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许多商家在销售灯具的过程中,利用消费者对灯具产品掌握知识较少等,类似“狸猫换太子”的现象时有发生。